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是一条微信消息,来自一个几乎快要被他遗忘的大学同学群,群里正在讨论一个学术论坛的议题。
慕可本想忽略,却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位专精于社区治理和公共政策研究的资深教授,也是他大学时非常敬仰的一位学者,将会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慕可脑中灵光一闪!
社区参与度评估和治理模式,这正是他模型里最薄弱、最容易被攻击的环节!
如果能让这位泰斗级的教授及其团队作为外脑参与进来,不仅能为项目提供至关重要的学术支持和公信力,还能有效制衡顾毓在数据领域的绝对话语权,甚至可能开辟一条绕过部分内部阻碍的通道!
这个念头让他瞬间忘记了疼痛。
他立刻坐起来,强撑着开始查找那位教授的联系方式和工作日程,连夜起草了一份措辞恳切、逻辑清晰的合作邀请函,并附上了项目概念框架(去除核心机密部分)。
邮件发送出去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慕可累得几乎虚脱,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也许,这就是破局的又一个关键点。
几天后,他收到了那位教授助理的回复,表示教授对项目很感兴趣,愿意初步接触聊聊!
慕可大喜过望,立刻向白远年汇报了这个进展。
白远年对此表示高度支持,并指示他不惜代价也要争取到这位专家的合作。
与教授团队的接洽异常顺利。
对方学术态度严谨,对“社区共益债券”
的社会创新价值十分认可。
有了学术力量的加持,慕可团队在社区赋权模块的设计上很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整个项目的论证也更加扎实丰满。
然而,这个消息显然刺激到了某些人。
这天,顾毓突然以“数据模型需与社区模块对接校准”
为由,提出要召开一个联合会议,要求慕可团队和教授团队的核心成员共同参加,详细阐述社区模块的设计逻辑和数据需求。
慕可立刻警惕起来。
顾毓此举,看似合理,实则很可能是想借此机会摸清教授团队的底细,甚至可能在技术层面给教授团队一个“下马威”
,从而削弱其影响力,重新巩固他自己在项目中的技术主导地位。
这是一场硬仗。
慕可知道,他必须保护好这位来之不易的外援,同时也要顶住顾毓的技术质询。
会议定在两天后。
慕可提前与教授团队进行了密切沟通,反复演练,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会议当天,气氛从一开始就透着紧张。
顾毓亲自出席了,带着他技术团队里的几名精兵强将。
他本人坐在主位上,神情冷峻,目光如扫描仪一般扫过教授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会议开始,教授团队的博士生动地阐述设计理念。
起初还算顺利,但当进入到具体的数据接口和量化评估模型时,顾毓开始发难了。
他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直指学术模型与现实商业数据对接时的模糊地带、理想化假设以及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
他的语速不快,用词专业,却带着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几个年轻的博士生很快被问得有些招架不住,额头冒汗。
教授微微皱眉,准备开口解围。
就在这时,慕可突然说话了。
他接过话头,没有直接反驳顾毓,而是沿着顾毓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学术模型与商业模型结合的挑战和解决思路,并提供了几个备选的、更易于数据化的替代方案。
他语气平和,逻辑清晰,不仅化解了博士生的尴尬,还巧妙地将顾毓的质疑转化为了建设性的讨论。
顾毓的目光第一次真正地、认真地聚焦在慕可脸上。
他看着慕可不疾不徐地应对,眼神锐利,仿佛要穿透他的表象,看清他到底还隐藏了多少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