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三字;
玉门守军闻夜风传歌,歌词竟是哨卒赵十三生前最爱哼的小调;
岭南村落中,盲眼老人突觉指尖温热,似有孩童握她手掌,轻唤“奶奶”
。
消息传开,民心震动。
民间自发兴起“续名”
之风:百姓不再只等朝廷或书院收录亡者,而是主动写下亲人姓名,携至各地忆名坛焚烧诵读。
更有巧匠仿归名潭形制,在村口掘池立碑,每逢春分,举族祭拜。
一年后,敦煌画师完成新作??《赎魂图?续卷》。
壁画长达三十丈,描绘海上风暴、边关风雪、疫村哀鸿、童殇之路……每一幕皆有执笔者身影穿行其间,手持棠枝笔,背对观者,面容模糊,唯有衣角飘动处绣着一朵小小四色花。
此画一成,四方来观者络绎不绝。
有人跪拜痛哭,有人静默良久,也有人突然转身回家,连夜写下母亲的名字。
又两年,朝廷正式颁诏,将《天下沉魂新录》列为国典,命各地史官协同知棠使者,每年春分上报新录之名,并由礼部主持全国诵名大典。
皇帝亲题匾额:“万姓同光”
。
然而,真正让世人铭记的,并非这些制度与仪式,而是那一句从山谷传向九州的问答。
某年春分,江南小镇举行首次本地诵名。
百姓聚于河畔,手持纸灯,依次念出疫中逝去亲人的名字。
轮到一位老妇时,她颤抖着捧出一张泛黄布片,上用针线绣着儿子的名字与生辰。
“周小满,十一岁……”
她刚开口,泪水已涌出,“死前手里还攥着半块霉饼,说要留给妹妹……”
话音未落,河面忽起涟漪,数十只萤火虫自芦苇丛中飞出,在空中盘旋片刻,竟拼成两个字:**记得**。
老妇瘫坐于地,嚎啕大哭。
此时,人群中不知谁低声问了一句:“小满,你在听吗?”
众人屏息。
片刻后,晚风拂过河面,吹动岸边一株野生棠树,花瓣簌簌而落,如雨纷飞。
一个稚嫩的声音,仿佛从风里传来:
“我在听。”
全场泣不成声。
自此之后,每逢春分,无论城乡,无论贵贱,人们都会聚集在棠树下、潭边、碑前,或是仅仅在一户人家的庭院中,点燃一盏灯,念出那些不愿遗忘的名字。
而每一次呼唤之后,总有人轻声追问:
“你在听吗?”
有时是风吹叶响,有时是鸟鸣穿林,有时是孩子无心哼唱,有时是远处传来的一声埙音??
万物皆可为答。
又五年,陆承安年迈,请辞知棠使之职。
接任者并非权贵子弟,而是一位来自西南边陲的少女,名叫阿禾??与当年念棠梦中少年同名。
她本是疫区孤儿,因被列入《新录补遗》,得以受教于书院,终成通晓十地方言、擅察民间隐痛的使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