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李然点点头:“这些话,比任何文章都动人。”
春棠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雨:“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帮到她们?还是说,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她们需要被记录?”
李然放下手中的资料,认真地看着她:“我们不是在帮助,我们是在见证。
她们的故事本就存在,只是没人愿意听。
而我们,愿意听,也愿意讲。”
春棠沉默了一会儿,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是啊,我们愿意听。”
**一百九十九**
那年秋天,文化馆再次举办“母亲的声音”
主题展览,这一次,他们决定以“母亲的厨房”
为主题,记录那些在灶台边默默付出的母亲。
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口老旧的铁锅,锅边已经有些锈迹斑斑。
旁边是一张泛黄的菜谱,上面写满了歪歪扭扭的字迹,那是母亲亲手写的家常菜做法。
“我妈不会用手机,但她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每一道菜。”
留言墙上,有一张纸条这样写道。
春棠站在那张留言前,心里一阵柔软。
她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做她最爱吃的红烧肉,哪怕家里并不富裕。
她还记得,母亲总是把肉炖得软烂,说这样才容易消化。
展览中,有一段视频采访,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母亲,她站在自己家的厨房里,一边炒菜一边说:“我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要学做各种菜,让孩子们吃得好一点。
现在年纪大了,手有点抖,但只要孩子们回来,我还是愿意下厨。”
春棠看着她的笑容,心里一阵酸楚。
她知道,这就是母亲的爱,不言不语,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细节里。
**二百**
展览进行到第三天,春棠和李然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
信封上没有署名,只写着“来自一个母亲的孩子”
。
信纸已经有些泛黄,字迹略显潦草,却透着真诚:
“亲爱的春棠姐姐和李然老师:
我是在网上看到你们的展览介绍的。
我妈妈已经去世三年了,但她生前最爱做饭。
她总是说,只要孩子们能吃上一口热饭,她就安心了。
我小时候很挑食,妈妈就一遍又一遍地尝试不同的做法,直到我愿意吃。
后来我上了大学,离开了家,每次回家,她都会准备一大桌我爱吃的菜,哪怕她已经身体不好。
她走后,我很久不敢进厨房。
直到有一天,我试着做她以前做的红烧肉,那味道让我一下子哭了。
原来,妈妈的味道,是藏在记忆里的。
谢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再‘看见’她。”
春棠读完信,眼眶湿润。
她将信小心地折好,放进笔记本里,轻声说:“原来,我们记录下的,不只是她们的故事,还有她们留下的爱。”
李然点头:“是啊,那些爱,不会因为时间而消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