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一期的主题是“我曾经历的那些年”
,邀请了几位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生活过的普通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消息一出,报名的人出乎意料地多。
有年轻人,也有老人,甚至还有几位外地赶来的人。
第一场讲堂那天,春棠站在讲台旁,看着台下坐满的人,心里竟有些紧张。
第一位讲述者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裁缝,他穿着一件自己亲手缝制的中山装,站在台上,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
“我年轻时在纺织厂工作,后来厂子倒闭,我学了裁缝手艺。
日子过得苦,但我不怕苦,只怕没人听我说话。”
他说完,台下响起掌声。
那掌声不大,却真挚。
春棠看着李然,眼里有些湿润。
她忽然明白,他们不是在记录历史,而是在唤醒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一百二十四**
讲堂一连办了五期,每一期都座无虚席。
讲述者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教师、有老工人、有曾经的知青、有下岗职工,还有几位曾经的红卫兵。
有一次,一位老者在台上讲述自己年轻时参与批斗的经历,声音哽咽。
“那时候我不懂,以为自己是在革命,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台下一片沉默。
春棠坐在台下,看着那位老人,忽然想起自己父亲的故事。
她从未亲耳听过父亲讲述那段经历,但此刻,她仿佛听见了。
讲堂结束后,那位老人走到她面前,递给她一本旧日记。
“这是我年轻时写的,也许你们能用得上。”
春棠接过日记,郑重地点点头:“谢谢您。”
老人笑了:“谢谢你们愿意听。”
**一百二十五**
讲堂的影响渐渐扩大,甚至有外地的媒体前来采访。
春棠和李然都拒绝了镜头,只让讲述者上台发言。
“这不是我们的故事。”
春棠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这是他们的故事,我们只是记录者。”
林婉清从国外发来信息:“你们做得很好,历史不该只是被书写,更该被听见。”
春棠回信:“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沈明辉和张明远也加入了讲堂的组织工作。
他们负责场地布置、设备调试、资料整理,甚至还建了一个小型的档案室,专门存放讲述者的手稿和录音。
“以前我们是在地下保存资料。”
张明远一边整理档案一边笑道,“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