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比如,当储能密度达到1000whkg,固态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突破2000whl,现在的装甲车辆可能会被‘电磁装甲’取代——不再靠厚重钢板防御,而是靠瞬时强电磁场偏转来袭弹药。
这就不是优化现有坦克,而是重新定义装甲作战平台了。”
周院士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这个‘双线论’很有见地。
那从基础科学的角度看,哪些领域的突破最可能引发这种‘范式转移’?”
“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交叉,这三个领域最关键。”
吴浩语气笃定,“比如我们正在研究的‘金属空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能达到whkg,是现有固态电池的20倍。
如果能解决充放电循环问题,未来的无人机可能实现跨洲际飞行,舰艇可以告别传统动力——这就是能源材料带来的范式转移。”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比如生物与机械的结合。
我们的极端环境实验室发现,某些嗜热菌的蛋白质结构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这启发我们研发新型耐高温传感器。
未来,可能会出现‘生物电子融合’的装备——用微生物降解战场污染物,用生物酶修复装备损伤,甚至用基因编辑的细胞制造特种材料。
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器’,而是一种‘作战生态系统’了。”
张副总一直沉默地听着,这时忽然抬手示意:“小吴刚才说的‘作战生态系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
技术变了,作战思想肯定也要跟着变。”
他身体微微前倾,军人的锐利目光扫过全场,“如果未来的装备真能实现‘能量自主’‘分布式协同’,那我们的作战样式会发生什么变化?还能沿用现在的‘集中优势兵力’那套理论吗?”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激起层层涟漪。
吴浩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光伏阵列在夜色中泛出的淡淡蓝光,那些整齐排列的蓝色板面向着星空,仿佛在默默积蓄着能量。
“张副总,我觉得‘集中优势兵力’的核心思想不会变,但‘集中’的方式会彻底重构。”
他转过身,语气中带着一种洞悉未来的沉稳:“传统的集中,是空间上的聚集——几百辆坦克在平原展开,几千名士兵向阵地冲锋。
但未来,可能是‘能量的集中’‘信息的集中’,而物理空间上是分散的。
比如,一百个分布式能量节点,平时散布在百公里范围内,各自静默待机,一旦需要,能在30秒内通过微波无线传能,将能量集中到某一点,为电磁炮或激光武器供能——这就是‘物理分散,能量集中’。”
张副总指尖在桌面上划出一个圈:“这意味着指挥体系要从‘树状’变成‘网状’未来是不是要变成‘云指挥’,每个作战单元都能直接获取信息、调用资源?”
“是的,而且是‘动态组网’。”
吴浩调出一张指挥系统示意图,“就像我们的智能微电网,2000个节点能实时匹配供需。
未来的作战单元,小到单兵,大到舰艇,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发现目标后,谁离得最近,谁的武器最适合打击,系统会自动分配任务,不需要层层请示。
去年我们和某部做过模拟推演,用这种模式,防空反应时间从8分钟压缩到1分20秒。”
:()军工科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