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谶语云: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独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
达摩:此后又如何?大师:大二百二十年后,会见林中有一个人证得道果。
谶语云:震旦虽广别无路,要借儿孙脚下行。
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
达摩:天道幽远,谶语难解,还请师父开示。
大师:这几句谶语,皆是预言佛教在震旦发展兴衰,你须谨记,休要轻忽。
达摩恭承教义,在师父身边服役近四十年,精研佛教义理,从不懈怠。
禅宗在印度传播由来已久,至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正是中国南北朝时期。
尊者游历天竺诸国,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至菩提达摩拜于门下,发愿要统一佛法,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
尊者由此达成心愿,就此灭寂。
达摩继承师父衣钵,便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光大禅宗,十数年间收徒无数,使禅宗教化大行。
因闻自己亲侄南天竺异见王在国内禁佛,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
波罗提不辱师命,向异见王细言禅宗妙法,使其反成为虔诚佛教徒。
时有法师佛大胜多,将其徒众分为六宗:有相宗、无相宗、定慧宗、戒行宗、无得宗、寂静宗。
各宗囿于己见,自图发展。
达摩叹道:一师已陷不同支派,况又分为六宗?我不除派系,其必永为邪见所缠。
乃施法力,来到有相宗寺,与萨婆罗尊者论何谓实相,僧众皆豁然开朗,十分信服。
达摩又到无相宗寺庙,与波罗提尊者论何谓无相,波罗提悟到本心,拜谢达摩祖师,忏悔错误。
达摩又到定慧宗寺庙,与婆兰陀论何谓定慧;又到戒行宗寺庙,与贤人论何谓戒行;又到无得宗寺庙,与宝静论何谓无得;又到寂静宗寺庙,与寺中高僧论何谓寂静。
六寺听了达摩教诲,皆都开悟,徒众都发誓归依达摩祖师。
达摩佛化遍及南印度,以六十年时间说服无数人出家。
南印度国王登荃贬抑佛法,达摩唤弟子宗胜、波罗提去向国王说法,登荃开悟,向波罗提悔过谢罪。
后修习佛道日夜不倦,活到九十岁高龄而终。
菩提达摩祖师在天竺传法授道六十余年,彼时想到震旦缘法已熟,便告别先师宝塔,后别同学,再到王宫辞别国王,欲请上路东行。
国王便备大船装上珍宝,亲率臣属将达摩送到海滩。
达摩一行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三年,终达中国南海,时为梁武帝普通七年。
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欢迎,表奏禀于梁武帝萧衍。
武帝遣使臣到广州迎请祖师,于大通元年十月抵达建康。
武帝隆重接见达摩,请问道:朕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有何功德?达摩答道:没有功德。
因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却非实有。
武帝不悦,于是又问:怎样才是真功德?达摩答道: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
武帝又问:何谓圣谛第一义?达摩答道:空寂无圣。
武帝又问:答朕问话者为谁?达摩答道:不知。
武帝不能领悟祖师禅机,见其答非所问,大为不喜。
达摩察言观色,知道与梁武帝并无契合,于是潜出建康,略显小神通一苇渡江,至于江北。
此后一路北行直至中原,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自言道:贫僧虚度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不曾见过如此精美浮屠!
于是口唱南无阿弥陀佛,便在嵩山传扬佛家教义,创立中国禅宗,位列三教法宗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