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然后站起身,拍拍屁股走人了,只留下前来开会的众人面面相觑。
汪博回到台里时,被安排了提供数据任务的助手向他请示道:“台长,是所有数据都提供吗?包括这些年刚启用的一些观测设备的数据,譬如天眼?”
汪博点了点头道:“都提供过去,而且要实时提供,和赵院士那边共享。”
“好的,我立即通知安排下去!”
助手答应一声,然后便下去安排了。
天眼,研究中心。
现年三十八岁的陈尧研究员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这边做研究,他是隶属于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
在天眼研究中心这边,除了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还有地方天文台研究人员、国内的其它一些天文研究组织、机构,也有国外的天文研究人员在这边做研究。
当然,主要的研究工作还是以国内研究人员为主,国外研究人员是打辅助或者搞协助、调研,用的基本上都是国内研究人员经手的资料。
第一手资料,都掌握在国内研究人员手中,这也是必须的。
在国外,任何的研究机构,特别是政府出资建设的,都是国外研究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其它国家、组织的人,只能看二手资料。
主打就是一个为了防范风险。
天眼正式启用时间并不长,但陈尧率领的研究团队已经从天眼这边研究出了多个重量级成果。
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
发现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
首次探测到距离快速射电暴中心周边环境的磁场变化~
发现了迄今为止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也就是大量弥散的氢原子气体,大约两百万光年的尺度~
探测了银河系内气体介质~
……
等等等等,都是刊登在了《Natrue》杂志上的重量及成果。
可以说,一台“天眼”
,让我国的天文学比以前至少进步了一个等级,直接跃升到了世界先进行列。
陈尧研究员的大名,也在这个过程中在国内、在全世界范围内冉冉升起,成为了天文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不过,出名归出名,但陈尧并未因此自得意满,更没有因此坐吃山空,而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做科研,争取发现更多的重磅成果。
对于陈尧来说,他今年才三十八岁,还年轻,他还想着拿出震撼世界、改变物理或者天文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来呢。
因为只有那种成果,才能使他晋升为世界著名科学家!
或许是因为赵默的出现,让现在国内的科研氛围明显比前世要积极的多,大家都想着要做出更大成果。
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如此,往往一说就说“赵院士当年也是……”
,拿赵默当做自己的目标。
陈尧也不例外。
“……这些数据再分析下~”
“这些特征我相信是射频偏振~”
忙碌中,陈尧除了亲自参与分析,也在不断的指导着团队成员展开工作。
作为带领团队的研究员,自己的能力很重要,但带团队同样重要。
一来要培养接班人,二来自己也能抽出更多的精力来。
叮铃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