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侍女们鱼贯而入,捧上热气腾腾的佳肴。
谢南笑盈盈地,亲自执起公筷,指着一道道菜色,如数家珍:“来,都尝尝。
这是‘假蟹羹’,拿黄鱼、鸡蛋、鸭蛋黄细细拆了,用鸡汤煨透,再点些姜醋,取其蟹味,倒也别致;还有‘鹌鹑水晶脍’,冻子晶莹透亮;还有这‘雪霞羹’,芙蓉花煮豆腐,取其色白如雪,红若霞彩。
都是些家常东西,胜在新鲜应景。”
她一边介绍,一边夹起一箸“假蟹羹”
放入叶九龄碗中:“九龄啊,尝尝这‘假蟹’,火候、配料差一点,味道就全不对。
做事呢,也讲究个火候和调和,急不得,也乱不得。”
又夹了一块“炉焙鸡”
给石介:“子静,这鸡煨得久了,骨头都酥了,可肉里的滋味也才真正入了进去。
有些事,看着慢,实则根基才稳。
你们师兄弟,一个稳重周全,一个雷厉风行,都是你们师父的左膀右臂,这新政大事,就好比这桌菜,少了哪一味都不成席面,得相互帮衬着,和和气气的,劲儿往一处使,这‘家宴’才吃得香甜,这‘国事’才推得顺畅不是?”
叶九龄闻言,放下银箸,恭敬地微微欠身,面上带着温和却疏离的笑意:“师娘教训得是。
九龄谨记,凡事求稳求全,方是长久之道。”
他话语谦恭,目光却沉稳坚定。
石介盯着碗里那块酥烂的鸡肉,沉默片刻,终是抬起头,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质:“师娘关爱,儿明白。
只是……儿身处其位,如同掌灶。
火候固然重要,可灶下柴薪已燃,锅中水已沸,若一味求慢求稳,恐误了出锅的时机,反让整锅菜都夹生了。
新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弟子非是恋栈权位,实是身负重任、百姓期许,若稍有犹疑退让,下面办事之人失了主心骨,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新政之‘席’,怕是要彻底凉了!”
他这番话,既是回应谢南的“炉焙鸡”
之喻,更是表明自己在新政立场上,绝无妥协退让的余地。
叶九龄脸上的温和瞬间冻结,唇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将手中银箸轻轻搁在青玉筷枕上,出细微却清晰的脆响。
“哦?师弟此言,倒似我叶九龄成了阻挠新政的罪魁祸了?”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冰珠坠地,“你道那灶火熊熊便是功绩?殊不知烈火烹油,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焦糊!
你只管你那锅中的水沸不沸,可曾低头看看那灶膛之下,柴薪是何等煎熬?又可知那锅沿四周,溅出的滚油烫伤了多少无辜?”
他目光锐利如刀,直刺石介:“我且问你,青苗法本意惠民,为何到了平江府,富户串通胥吏,强抑市价,反将那‘青苗钱’以三分利贷给本就困顿的自耕农?逼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若非我门下巡按御史及时察觉,上书请旨严查,并拟定了‘富户联保、官府贴息、严惩强贷’三条细则补救,你那‘惠民’良法,顷刻间便成了刮骨钢刀!”
“还有!
那免役法立意甚佳,以钱代役。
然则两淮路下,州县官吏趁机巧立名目,将原本只需服役数日的‘轻差’,也一并折成‘免役钱’,数额陡增数倍。
寻常小民,田赋已重,再加此钱,如何负担?逼得多少人家卖儿鬻女。
若非我令门下官员据理力争,详查旧档,厘定‘役钱’等级,严控加征,你那‘便民’之法,早已成了盘剥民脂民膏的酷政。
此等‘火候’,可是你想要的?”
叶九龄越说越快,引经据典却毫不滞涩:“圣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
何为小鲜?娇嫩易碎!
你这般烈火猛灶,翻搅不休,可曾想过那小民百姓,便是那锅中小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师弟,你眼中只见那国库岁入多了几成,可曾见那‘本’已摇摇欲坠?劫富济贫?济了谁?不过是肥了那些借机盘剥的蠹虫,逼得富者怨怼,贫者更贫。
长此以往,国本动摇,社稷倾危!”
石介被这连番诘问,尤其是那“劫富济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