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辛盛是从简王府黑着脸出来的,一想到不久的将来妹妹要与外人组建家庭,他就气得很,就像简王和贵太妃所说的,自家妹妹这么优秀的姑娘,才干无人能及,性子又好,长得还貌美,哪只癞蛤蟆能配得上!
好气!
东安府离潍县就不远了,见辛盛和辛月回来,辛长平他们便立刻动身离开驿站往老家去。
县城的宅子已经卖给了辛长康,他们便没有进潍县县城,而是直接绕过了城门往长河村去。
如今的清水镇早已经大变样了,围着辛氏丝坊和染坊,还有施维和辛氏合股的制衣坊,周边的空地早都盖起了屋舍,赫然成了一个繁华的新城区。
辛家的车队路过了清水镇却没有停下,只是他们都许久没有回到老家,便纷纷好奇的掀开车窗的布帘朝外面看。
清水镇每日都有许多马车来往于此,镇上的人早都习惯了车水马龙的情形,一开始还没人特别去注意辛家这个车队,倒是有从辛氏丝坊下工出来的老织工曾经常见到辛月的,恰巧往掀开的车帘后看了一眼,愣了两息追着马车喊:“大管事!
大管事回来了!”
她这一喊,周边的人也反应了过来,叽叽喳喳的说:“听说大管事的哥哥中了状元,这是回乡来祭祖立碑的吧?”
马车没有停,这群人中没事的便都远远跟着走,笑着说:“走啊,走啊,一起去辛氏讨状元郎的酒水喝!”
有人闻言却说:“光喝酒水算什么,辛氏肯定要摆流水席的,咱们赶紧跟着去,吃上第一轮的流水席,说不定还能见着状元郎,接几枚状元郎亲赠的喜钱,回去给自家孩子戴上蹭几分状元郎的聪慧之气。”
“是极,是极,辛氏的流水席可比县城的酒楼都不差呢,那咱们快着点!”
顿时这群人便都纷纷加快了步伐。
别说清水镇大变样了,这长河村也变得让人不敢认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盖了新宅子,绿瓦红墙瞧着都不比县城里富贵之家的宅子差,连辛家的老宅也都变了样子。
百姓手里有了钱,第一个想法是买地,第二个想法便是建房子。
如今买地是不可行了,这两年朝廷给没地少地的百姓分发了田地,但这田地百姓只有永久使用权,不能买卖,田地的产权都在朝廷手里。
而且因着种朝廷的地税收更低,许多百姓还都把自己名下的地产权都卖给了朝廷,拿到一笔卖地银子,那地还是世世代代归自家种。
如今别说百姓了,就是世家大族、官员宗亲,也别想买到一亩地了。
那银子怎么办?总不能堆在家里干放着吧,于是辛氏族人纷纷想要建宅子,要建大宅子、建好宅子。
辛祝这两年有些精力不济了,毕竟已经是六十余岁的人了,于是已经慢慢从染坊退了下来,将管事之职正式交接给了成长起来的宋惜娘,他儿子辛文则做了染坊的副管事。
他这一闲下来,听许多族人找到他说要建宅子,他一合计这建宅子大家一起建更省钱省力,还能好好重新规划一下,于是便从府城请来了建筑大师,给长河村彻底的推翻重建了一回。
原先蚕所是废弃的旧宅子改造的,如今在后山前的平地那里单独建造了一片建筑。
辛月瞧着,这长河村让她眼熟的竟然只剩村口的牌坊了。
一座是爹爹辛长平的状元牌坊,一座是皇上亲赐的忠义之族牌坊。
除此之外还有一座新立起来的牌坊,罩着红布,见辛家人到了,潍县的县令便喜气洋洋的揭开了这座辛盛的状元牌坊,而早就准备好的辛氏族人点鞭炮的点鞭炮,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好不热闹。
四岁多的辛年如今走路说话都稳当得不行,他对长河村很陌生,但见到这幅场景他却一点也不害怕,津津有味的四处打量,还自来熟的凑到吹锣打鼓的人身边去。
那打鼓的人是辛庆,见状便把手中的鼓槌转了转对辛年说:“年哥儿可是想玩?”
辛年点点头,辛庆认识他,他却已经不记得辛庆了,便只喊他:“哥哥,能给我试一试吗?”
辛庆听辛年叫他哥哥,便知道辛年没认出他,他也不计较,笑眯眯的把鼓槌塞到辛年手里,这鼓很高,几乎到了辛年的额头,辛庆还小心的把辛年抱了起来,鼓励道:“敲起来吧年哥儿,替你哥哥贺喜!”
辛年闻言更是来了劲,鼓足了力气甩开手臂来敲着鼓。
热闹过后所有人围着辛盛一起往辛家老宅去,到了老宅辛长平带着辛年一个一个的认人喊人,辛年叫过亲阿爷,又叫过两位叔叔婶娘,再才发现刚刚带他打鼓的哥哥竟然是自己的堂哥。
辛家的下一代,辛盛已经得了功名和官身,辛月虽是个女孩,却是辛氏商行的大管事,还是尊贵的公主,辛年年纪还小,但瞧着举止有礼,言语之间显露出极好的教养,眼神聪慧,看着不输他大哥当年。
辛庆在帮着他爹辛长安打理他家的木器坊,被人称作小老板。
辛砚去年考过了县试和府试,只是府试名次不在前列,便没有接着考院试,准备多学一年,今年再考,辛墨是蚕所的副管事。
这么一瞧,辛家虽然孩子不算多,却各个都有自己的前程,当得一句兴旺。
辛丰收瞧着这一屋子出息的儿孙,满脸都是喜色,拉着长子欣慰的说:“大儿,当年卖地供你读书,真是没得错。”
在长河村住了近半个月,除了陪着长辈亲人,他们还参加了宋惜娘和褚奕的婚礼,不知是不是因为儿女都成了婚,宋承业和徐氏如今瞧着成熟了许多,见到辛长平和宋氏还主动来敬酒道歉和道谢。
算起来这两三年辛月要参加身边许多人的婚礼。
去年宋光耀和京城的一个商家女子成了亲,亲事是女方看上了宋光耀主动请媒人上门提的。
齐菡娘去年也跟刘二郎办了婚礼,辛月没能回来参加,但也送了贺礼,刘二郎做了齐家的赘婿却没有去齐家的酒楼做事,还是在清水镇上的辛氏染坊做事,夫妻二人好似扎根潍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