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玉露凋仿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一]。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二]。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三]。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四]。
《秋兴八首》是七六六隼(大历元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
秋兴的兴,读去声,因秋以发兴,故曰秋兴。
自七五九年杜甫弃官客秦州,到现在,他足足过了七个年头的漂泊生活,而在这七年中,国家命运也并未好转,当此秋气萧飒,自然要触景伤情了。
《秋兴八首》的中心思想是“故国之思”
,是对祖国的无限关怀,个人的哀怨牢骚也是从此出发的。
篇中“每依北斗望京华”
、“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全诗的纲目。
由于心怀故国,所以虽身在夔州,而写夔州的反少,写长安的反多。
长安,原可以说是杜甫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困守过十年,做过官,也有过田园,所谓“杜曲幸有桑麻田”
,所谓“故里樊川菊”
,因而在第一首里便有“孤舟一系故园心”
的话。
但由于杜甫听最关心的不是个人狭小的家园,而是整个国家,所以关于长安的描写又全是有关国家兴衰治乱的大去处,如曲江、昆明池等,而对于“杜曲桑麻”
、“樊川秋菊”
,反而撇在脑后,全未触及。
这种爱祖国胜干爱家园的精神,便是《秋兴八首》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
大抵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道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纳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走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至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合情,或借古为喻,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
律诗本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诗体,诗人完成一首律诗,往往不是用笔写出来而是用口吟出来的。
因此,对于一首律诗特别是象《秋兴八首》这样的七律的鉴赏,更需要下一点吟咏的功夫。
这倒不是单纯为了欣赏诗的音节的铿锵,而是为了通过抑扬亢堕的音节来更好地感受作者那种沉雄勃鬰的心情。
前人评《秋兴八首》,谓“浑浑吟讽,佳趣当自得之”
,是不错的。
[一]首二句点出所在地点,开门见山。
玉露,即白露。
杜诗多用白露,这里不用,大概是因为白字属重唇开口呼,其音重浊,用在这里不合适,而玉字属牙音合口呼,共音轻徐,用作开篇第一字,读起来自有“其来于子”
之妙。
又下文有白帝城,为了避免重复,也最好不用。
《水经注:江水注》:“江水历峡,东逞新崩滩,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
萧森,萧瑟阴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