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简介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一说卒于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物生平1、出生苦县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楚国(一说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然而,由于文献记载的差异,古今学者对老子籍贯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楚国、陈国、宋国三种说法。
老子的父亲老佐是宋国的司马,因楚国攻宋时在守彭城督战中被暗箭射中不幸身亡。
老佐眷属在逃难过程中,老夫人于陈国相邑早产下一子,即老子。
老子因体弱头大,眉宽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且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
。
又因江淮间人们把“猫”
唤作“狸儿”
,音同“李耳”
,久而久之,老聃的小名“狸儿”
便传为了大名“李耳”
。
2、效力周室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
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曾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在守藏室任职期间,老子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然而,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
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时,孔子前来助葬,时孔子17岁,向老子问礼。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又被甘平公召回,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再次拜访老子。
老子以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学识给孔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老子再次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
后来,老子去往秦国,但确切年代不详。
3、着书出关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日益衰败,决定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云游四方。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敬佩老子的学识和品德,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
但当得知老子要出关云游时,尹喜又觉得很可惜,便设法留住老子,请求他留下一部着作。
老子在函谷关住了几天,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即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然后,老子骑着大青牛离开了函谷关,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
)。
4、死后加封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一说卒于公元前470年)。
《庄子·养生主》中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的记载。
胡适则认为老子至多活了九十多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