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人,您……”
一位使馆工作人员看到郭嵩焘的脸色发青,步履沉重,关切的问了一句。
郭嵩焘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没有说话,而是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进了房间,郭嵩焘将房门锁好,来到了自己的书桌旁,取出写好的奏折,又看了看,当他的目光落到“副使刘锡鸿……亢直无私,但于世故人情全不一加体察……”
这行字时,怒气不由得再次上涌,他几下将这份奏折撕得粉碎,扔到了纸篓当中。
可能是刚才用力过猛,郭嵩焘又感到心脏一阵难受,他坐了下来,努力调匀了呼吸,待到心情平复之后,便立刻铺纸磨墨,开始重新写起奏折来。
因刘锡鸿已死,本着中国“死者为大”
、“人死万事休”
的传统精神。
在新的奏折中,郭嵩焘并没有参劾刘锡鸿,只是详细的汇报了这一阶段的工作情况和伦敦警察厅给出的刘锡鸿的死因,并隐约的在奏折当中指出刘锡鸿的死因可能是因其“性情暴戾”
、“语言陵蔑”
引起了外人的仇视,以致被害身亡。
郭嵩焘在折子中称正和英国外交部交涉,并请求朝廷“速简能员前来接替”
刘锡鸿的位置。
而此时郭嵩焘并不知道,现在北京城里,参劾他的奏章,正如雪片一般漫天飞舞。
郭嵩焘从奉旨充出使英国钦差大臣,到现在刘锡鸿被害身亡,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词垣台谏弹章迭上,享受如此“礼遇”
,在大清朝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首先是左都御史景廉参劾郭嵩焘:
“……窃查自外洋各国公使驻京以来,无厌之请,无理之求,不一而足。
总理衙门王大臣等。
或正论以折,或婉言以导,不知几费经营,唇焦舌敝,必核其实在无碍大局者,方允其请,所以抚外夷而存国体也。
奴才虽不尽知,而前在西路军营屡接总理衙门公函,已略悉梗概。
近闻兵部侍郎郭嵩焘在总理衙门,一以顺悦夷心为事。
……且其平日议论,总以外国凡有所请,必须尽允,诸事方易办理为辞,启戎心而失政体,莫此为甚!”
“查郭嵩焘曾奉出使外国之命,居心偏执,到外国时,遇有交涉事件。
求无不允,恐于大局有碍。
……此次副使遇害,郭嵩焘无动于衷,即是明证……”
景廉是满洲正黄旗人。
咸丰三年进士。
曾长期在西北任职,同治十三年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后因左宗棠所参而落职。
不久即被召回京城。
迁左都御史。
当郭嵩焘“充出使英国钦差大臣”
的消息传出后,他便酝酿参劾郭嵩焘,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而这次刘锡鸿的死在朝野上下引发了轩然大波,景廉立刻抓紧了机会,出折奏参郭嵩焘。
从参折内容来看,景廉的目的是反对派郭嵩焘出使,要求“另简熟悉洋务大员出使外国”
;理由是郭嵩焘“顺悦夷心,恐误大局”
,景廉的弹劾,拿捏得很有分寸,并不是反对派人出使外洋,也没有采纳出使外国是“事鬼”
的说法,而是认为郭嵩焘那一套办理洋务的思想主张是“媚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