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材料学其实很玄学,科研其实也充满了戏剧性。
就比如说石墨烯,谁能想到这个世界最坚韧、最薄、最薄的二维材料,它是由胶带撕下来的?
可就是由胶带撕下来的石墨烯,让米国的安德烈·海姆、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两位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被称之为普通人最接近诺奖的一次。
因为胶带随处可见,石墨也并不罕见,可就是这两样东西组合,拿到了诺贝尔奖。
为了稳妥起见,顾仁强压激动的心情,继续去测试。
ac磁化测试。
通过!
温度变量测试。
压强测试
全部完美通过!
无论是在压力,温度,磁化,还是外加电流环境,这块磷化亚铜晶体导材料都维持了库珀对效应。
什么是库珀对效应?
它是由米国科学家库珀提出关于量子物理的理论,具体是指在晶体中众多可以自由运动的电子,总会有一些因适当的晶格形变而在一起,形成相对稳定的一对电子。
形成库珀对的两个电子,一个自旋向上,另一个自旋向下,两个电子之间存在着通过交换声子而生的吸引作用。
由于这种吸引作用,费密面附近的电子两两结合形成所谓的“库珀对”
。
“库珀对”
的形成,会使电子能量下降到低于正常费密分布时的能量,并且出现一个单独的能级,这个单独能级与连续能级的间隔就叫做导体的能隙。
当然了。
库珀对中的电子未必是紧紧地在一起,而是一种长程的配对,配对的电子可能相距几百纳米。
但可以肯定的是,库珀对效应的出现,就证明了它是一枚导材料,目前的温度又证明了,它在常温下出现了导能隙。
“成功了!”
“我成功了!
!
!”
顾仁激动到双手颤抖。
他想找人分享,但由于导实验是绝密级别,他婉拒了所有助理,所有东西都是他一人完成,此时实验室没有人能和他共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但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即将磷化亚铜晶体导材料重新密封,径直带着它往门外走去。
常温导材料,这不仅仅是改变世界密码,更是可控核聚变理论上的前置条件。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