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军匠们正在认真打制着一些盔甲兵器。
见了黄来福后,刘天禄刘总旗忙迎了上来。
黄来福问起了这个月的工作成绩,刘总旗言道这一个月已经打制盔甲三副,铜把手铳五把,腰刀和长枪共二百把。
至于鸟铳,刘总旗偷偷地尝试了一下,一个月下来,经过努力,总算制成了鸟铳一门,试射后,质量不错。
黄来福点了点头,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
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上记载:“鸟铳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为止,一月钻光为上。”
依明时的技术,鸟铳,俗称的火绳枪,制作是很不容易的,上面只是钻膛枪管的部份,光这道工序就要一个月。
如果考虑枪管锻造,接合,扳机组等处理等其它工序,造一根鸟铳,总共大约要2个月时间。
当然,有军匠上千人的话,熟悉的话,专门制鸟铳的话,可以平均月产40支,但是一批的流程至少要一个月才行。
黄来福道:“军器的质量一定要注意,决对不可有任何问题。”
刘总旗恭敬地应是。
随后他又诉苦,说是库存的熟铁快用完了。
还有制作兵器的各种原料,库存也不多了。
黄来福沉吟起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铁等原料,自然不要想造兵器。
不过这铁,去向谁买呢?想想下大明的一些资料,此时大明民间经营铁的风气应该很浓厚。
依大明的铁器买卖制度,明初时,管理较为严格,大部为官营铁冶所,生产的铁绝大部分送往军器局和宝源局及有关官府手工业作坊。
但宣德以后,官营铁冶所迅速衰落,大部分都停闭了,到万历时,连大明最大的官营矿冶所,遵化铁厂都破产了,取而代之的,是明中叶后广泛存在的各民营铁冶作坊。
这些民营铁冶作坊,经官府同意后,只要缴纳一定的矿课,就可以开采。
也因此大明民间经营铁器的风气极为浓厚,哪里有铁出产,各地商人便用牛运输,运到各地去出售。
明中叶后以运铁为生的人很多,许多人因此而发财起家。
特别是民间许多家伙还偷税漏税,私自开盗铁矿,因此而暴富的,更是不计其数。
山西的盐、铁、煤等资源丰富,民间铁器的经营,也非常兴盛。
最后黄来福决定,一部分铁料,向义父那边购买,看他有没有库存,一部分,便看看五寨堡商人们,哪个有在经营贩卖。
,!
是忙得团团转。
根本没什么时间来五寨堡民器坊转。
当黄来福带着几个家丁们进入这里时,只见这里的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做着事,大家都是聚精会神,一些监管们,则是在一旁巡视,虎视眈眈地看着各人。
事实上,不需要监管的监督,各个工人们干活都很努力。
五寨堡民器坊的工匠们。
一些是由原军匠坊的军匠们分流过来地,这些人,现在大部分都是五寨堡民器坊的工匠,监管,管事们。
他们是对千户黄来福最感恩地人,又是最先体会到奖励机制好处的人,干得好的人,按计件的话。
最多一人每月可以干到二石多的月粮。
想起以前做军匠时。
拼死拼活,每月只有二、三斗的月粮。
家人饥寒交迫,每天都吃不饱,他们分外珍惜现在地好日子。
而其它的工人们,许多人是堡外各地地民户,或是各地来五寨堡地流民。
这些人,或许很难有原先五寨堡军户们和军匠们对黄来福的感恩之情。
不过在五寨堡民器坊严格地奖惩制度下,他们也只能是尽力干活。
而且比起以前一年到头死干都吃不饱的日子,现在在坊内,只要努力干活,就可以吃饱穿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