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会想尽办法的把他拉下马,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国策若行。
重开科举,分设南北榜,他胡惟庸有的是办法,从大量北方学子中,培植党羽,网罗人才。
甚至于不属浙东之地的南方学子,他都能插上一脚而提出此国策的人,必定会遭到浙东一系,乃至整个南方官员大族的仇视。
就算有名望加身,圣眷庇护,往后的日子,也肯定是难过无比。
只他胡惟庸,在旁观战,尽收利益,还没有任何的风险。
而若国策不行,他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浙东一系阻碍国策,朱元璋心中肯定不痛快,对他们多有微词。
那他胡惟庸的地位,肯定水涨船高。
到时候说不定他的谏言,提举麾下门人入户部,填补朝中官位,朱元璋就能答应下来。
达到他最初的目的。
所以这件事,成与不成他都能得利,只不过得利的大小不一样罢了。
至于要选谁,做这个提出谏言,重开科举,分设南北榜的人。
胡惟庸心中早已有了人选。
户部左侍郎,暂掌尚书事赵好德!
户部中最碍他眼的人就是他!
此人性情高洁,刚正不阿,从不会攀炎附势,导致朝中许多人都对他不喜。
更重要的是,他出身河南。
是最好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怎么毫无征兆,突然的让他一个户部侍郎,去向朱元璋谏言,重开科举这件事。
胡惟庸也早就有了办法。
旁敲侧击,循序渐进,默默引导……赵好德的家族,在河南算是一个大家族,族中后辈不知繁几。
受他这个京官重臣的恩惠,这些后辈许多都已启蒙读书。
其中就有一个,是赵好德的子侄,顶好的读书苗子,这些天正好启程前来京城。
想着看看能否在赵好德的帮衬下。
进太学读书,进而入朝堂为国效力。
这孩子还小,不懂得这世间险恶,一路上交了不少的朋友,又从这些朋友口中听到了许多的话。
又被这些话引导着,在脑中酝酿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
为何大明不开科举!
为何让他们这等学子,无入仕途之望?!
就算真有南北之别,那为何不分设两榜?!
而以这孩子的速度,可能再过几天就能到京城了,到时候等到他们两个亲人见了面。
有这孩子做因。
事情就好办多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