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日出日落又是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事。
一些以往名不见经传的京城官员,忽然得到了陛下与太子重视,官位虽然只被提拔了一两级,还在正常的晋升的范围之内,可是调任的官职却一个比一个要紧。
不过这些对于京城之中,终于驱散了阴霾的文曲星而言。
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胡惟庸胆大包天意图谋反,陛下若是还没有长记性,在各处要害府衙掺沙子,放置忠于皇帝的官员。
那他这个大明皇帝也就是不用再当了,他也就不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做好自己的事,有机会的话,和这些官员拉近一些关系,然后当作什么事都不知道就行了……而除了大规模的官员调动以外,高丽那边的战事也忽然变得平淡,传回来的战报笼统又模糊,战果也是寥寥无几。
但朱元璋却一直没有把这放到心上。
只是时不时的督促兵部和户部,粮草军械辎重无论如何都不能有误。
一直到今天,朝堂之上,大殿之中,所有的流程都已经走完,文武百官都在思考散朝之后,回到衙门里着急处理的政务有哪些。
朱元璋却突然出声告诉百官,散朝之后随他一同出城逛一逛。
文武百官对此虽然心中满是疑惑,但却少有人出声制止,而且就算制止又能有什么用?朱元璋要做的事情谁能拦得住?除了皇后马秀英以外……至于为什么朱元璋会突然要携百官出声,其实原因也非常的简单,马世龙命人出海带回来的红薯。
经过几个月的细心照料,如今终于是到成熟的日子。
由皇城军护送,内班侍卫与锦衣卫充当仪仗,朱元璋带着文武百官出了应天府,来到了这一座戒备森严的农庄。
没让任何人下手,自己和老大老五换上粗布衣裳。
在百官的注视之下,朱元璋父子三人亲自动手,在农庄中央的一亩红薯田中开始劳作。
刚开始时动作极为轻柔,小心翼翼生怕掘断了任何一块红薯,得到挖掘了一会动作熟练后,才慢慢的加快了一些动作,所有的红薯秧都被他们从地里拔出,然后在田垄间一跨快的垒起来。
红薯的保密工作是朱元璋亲自督办的。
所以在场的文武百官根本不知道,陛下与太子和殿下掘出的东西到底是何物。
但想想陛下特意带他们过来,还亲自与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下田挖掘,动作轻柔又无比的小心,心中既是惊骇又是疑惑。
这土地里到底种的是什么东西?至于让陛下如何慎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一株株红薯秧被拔出,连带着一串串红薯果实。
数量那样惊人,重量又明显的沉甸……如今大明开国不过九年,能位列于朝堂之上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能算是从龙之臣,是一路跟着朱元璋从乱世中走出过来的。
多少知道些民生艰苦,知晓民间各种作物的产量。
一个壮劳力辛辛苦苦的劳作,汗珠子掉地上摔成八瓣,一亩最多也就是一两石而已。
交了田租,交了赋税,留足来年的种子,剩下的不能说是寥寥无几吧,最多也就只够一家人勉强糊口。
这还是在家中人口不多的前提下。
而若情况与之相反,夫妻夜里过于卖力,家中爹娘寿禄又丰厚,那就只能选择勒紧裤腰带。
平日里饥一顿,更饥一顿…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口干的,把肚子撑一个溜圆。
锄——最后一铲深入土壤,朱元璋双手用力。
将秧下一大串的红薯翻出,身旁的朱标和朱橚见状立刻上前,蹲下身双手并用将所有红薯捡出来,然后再统一放到身后那一堆上面。
一亩地,朱元璋亲自划定的一亩地。
种在这里的所有红薯,没有落下哪怕一株一颗,全都从土里挖掘了出来。
单手扶着铁锹朱元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扭头看向那排成一列的几堆红薯,脸上露出满意欣喜的神情。
小犊子没骗咱。
这红薯果真的能亩产数十石,能让大明所有的百姓都填饱肚子!
“来呀!”
朱元璋猛地出声,指着这几堆红薯面向文武百官,“给咱上称,给咱好好的量量,这一亩地到底种出来了多少红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