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待在御前的时间长了,就多少能猜到他们都是太监。
皇帝喜欢用太监,因为他们无根无后。
便是贪酷也出不了大乱子,而在皇帝眼里的大乱很多时候只指代一件事:皇朝覆灭。
至于其他都不过是无伤大雅,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忍忍就过去了嘛。
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裴元不过兜在心里打个滚,谁也不曾知晓。
只是看着这些来回进出十二监的内侍们,心就止不住地往下沉。
“你们说,陛下这是想要干嘛?今天又见了三轮那些人,行宫外面多少本地官员等着召见,硬是一个都没见。”
说话的是周既白,他本就是南直隶人,周家在南直隶算得上大族,当年迁都有大部分人想尽办法钻营着想要跟着来京城,却也有一小部分人只想守在南直隶,周家便是其中之一。
如今周家在南直隶为官的还有几个长辈,周既白这几年入了翰林院就再也没回过京城,这次有南巡的契机,裴元是不可能回容县的,但周既白却是实打实的能回家一趟。
“那谁知道呢,昨日我和远舟兄一同在御前轮值,还……”
“还不是一样,来来去去的人没断过。”
裴元抬眸往林怀瑾的方向看了一眼,硬生生把他到了嘴边的话给打断。
屋子里就三个人,周既白说这话或许是真无心,但在御前做翰林官最要紧的甚至都不是学识渊博,而是嘴一定一定要紧。
有些话你能用眼睛去看,但决不能拿嘴去说。
这个道理林怀瑾不是不懂,只不过这小子出身好,当年又一举得了探花郎,实在是有些太春风得意马蹄疾,有些忘形了。
“你少跟我这儿打哈哈,我就不信你没看出来什么端倪。
今天把你们俩找来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你们通个气儿,好歹咱们是同一科考出来的,这种要紧的时候不相互帮衬着些,真出了什么事后悔可晚了。”
同门、同窗、同年,对于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都是牵扯不断地关系,尤其是翰林院里每隔三年就要进一批新人,也要走一批老人,这一来一去之间,留下来的人就势必会更加抱团儿,毕竟萝卜坑就这么多,谁上谁下残酷得很。
出发之前,整个京城都为了南巡这一件事忙碌起来,但哪怕都忙成那样了,也不妨碍给三年前馆选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们举行老么大的散馆考试。
考试分为诗、赋、论、策,什么都要考,除了不用再进贡院,出题的难度和范围都比院试还要再难上一个台阶。
身为庶吉士的沈霁要参加考试,裴元自然要比旁人更加关注散馆的事。
散馆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能留在翰林院,升任正七品编修或是从七品的检讨,继续干翰林院这一摊子的活儿。
中等大多往六部或监察御史的位置上去,前者能历练有实权,后者算是入了言官之流,同样是各有各的好处,端看各人志向怎么选择罢了。
下等在京城留不住,只能外放为官。
大多数都是派往中等州县任知县或是知州。
到底是知县还是知州,那就要看各人的本事了。
不过不管是知县还是知州,这一去还能再回京的人便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人这辈子就在一个又一个的任上兜兜转转,青丝变白发,这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完了。
人来了,人又走了。
沈霁的成绩这一次又卡在上等最末尾,本来是可以留在翰林院的,但他自己主动去找了严学士,裴元出京之前他已经去了工部上任。
工部主事,正六品的官职,工部底下那些或大或小的事情,全都得一把抓。
沈霁去了工部,同年的徐榜眼则走得比其他人更远。
本朝重文轻武,武将想方设法转文职的不少,但像徐裂云这样考上了榜眼,又被一道圣旨调去锦衣卫做了指挥同知的人,还真就独一份。
裴元至今都记得圣旨下来以后,整个翰林院都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觉得这圣旨简直是在瞎胡闹,甚至还有人反问来宣旨的太监是不是弄错了,这圣旨到底是真是假。
翰林院有多清贵,锦衣卫的名声就有多臭。
有些自视甚高的翰林官私底下说起锦衣卫,张口闭口皆是鹰犬、红袍鬼,神色语气中全是不屑和畏惧。
就这么一个臭名昭著又令人生畏的地方,让徐裂云过去做锦衣卫的二把手,真说不好陛下是喜欢徐裂云还是要把这人给毁了。
倒是徐裂云云淡风轻接了圣旨,第二天把他留在翰林院里的所有东西收拾干净,又隔了一天就往锦衣卫上任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