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海盐、海宁两个县就在杭州湾边上,而方国珍所在的舟山群岛就在杭州湾的开口处,若是这货在杭州湾沿岸登陆,很有可能和杨璟的主力碰上,不可不防。
杨璟得知水师捷报,当即让传令兵四处报捷,将水师大胜的消息广而告之,就连嘉兴城内也不例外,此举主要是为了打击那些别有用心之辈,告诉他们,别以为你们找了水师就能有什么用,对于我圣武军而言,仍然是不堪一击,早点放弃抵抗乖乖投降,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
正在嘉兴城内接受审查的刘基,获知这条捷报的时候,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方国珍的水师,这个浙东元军最后的希望也败了,还折损了一个亲兄弟,带去的船只也被俘获一半,看来浙东真的保不住了
翌日,腊月初二,杨璟率领的北路主力结束休整,带着两个刚收编的新兵团继续向崇德县进兵。
与此同时,在湖州休整两天后,朱寿率领的南路主力41军,也和华云龙、徐达率领的南路偏师42军成功会师,于腊月初一抵达武康、德清一线,并于腊月初二对这两座城发起了总攻。
同一时间,得知嘉兴被攻克,杨璟带着主力继续压向崇德的消息,海盐和海宁两县,也相继向张龙的前锋骑兵表示投降。
在杭州已经报废的情况下,嘉兴这座浙东核心城池的丢失,对浙东元廷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湖州和嘉兴这两个战略支点都没了,连这样重兵把守的中心大城都守不住,剩余那些根本就没几个兵的小县就更守不住了,于是就出现了海宁海盐两县‘望风而降’的一幕。
这也是历史书上常见的,一方势力的核心被打掉后,剩余边角地区‘传檄而定’的原因,圣武军自东征以来展现出的进攻速度,已经足够令这些边缘小县望风而降了。
北路那边,方国珍30日被赶走之后,俞通海就开始向松江进兵,腊月初一初二两天都在行军,预计初二能抵达松江,初三正式发起进攻,那里还有方家奴的两万元军等着他们,等打完了这一仗,杭州以北的太湖平原就算彻底拿下了。
与此同时,方国珍也回到了他的舟山岛大本营,和去时的威风凛凛不同,归来的水师船队好似霜打的茄子,连挂起的船帆都好似有气无力的耷拉着。
没有人欢呼,也没有人庆祝,去时的近四百条海船,回来时还不到两百条,不用问都知道是遭了大败。
詹鼎听闻士卒汇报说水师回来了,连忙去港口迎接,然后立刻就发现了不对劲,还不等他问方国珍怎么回事,就见船上士卒把方国瑛和方国珉的尸体抬了下来,得,这下也不用问了
回到住所后,方国珍又让人找来郎中,将他腿上那颗铁珠子取出来,做了缝合,又让人给两个兄弟准备后事,这才有空把詹鼎找来商议对策。
詹鼎对这次的水战结果也是十分意外和惊讶的,在他印象里方国珍的水师船只那么多,又极擅长水战,造反三年以来和元军水师屡次交手从没输过,次次都是把元军水师打的大败,怎么这次却在圣武军面前栽了跟头?
于是等方国珍闲下来,他当即问道,“那庐州水师竟如此强悍吗?大人究竟是怎么败的?”
“唉。”
方国珍当即叹了口气,懊悔道,“那庐州水师要说强,倒也算不上,他们只有二百条江船,船不及我的海船大,数量也只有我的一半,可我却败在了地利上。
“都说天时地利人和,那庐州水师对我早有防备,知道我都是海船,吃水深,走不得浅沙,便提前勘测了崇明州和姚刘沙的水深不说,还在崇明州西北藏了伏兵,专门制定了对付我的计策。
“还有他们的水师战法也与我军不同,我军擅长接舷肉搏近战,庐州水师的船上却装了许多火铳,他们有一种火铳战船,左右和船头各有一门大火铳,两舷还有四门射速极快的小火铳。”
方国珍说着还指了指桌上的一个盘子,里面都是他从船上收集来的铁弹,大小两种,大的像葡萄,小的像黄豆,颇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
“就是这东西,他们的大火铳可以隔着二三百步射出数百颗这种铁枣,若是百步之内直接被打中,能直接把人打碎,就算是二三百步之外,也能轻易射穿铁甲,五弟就是穿着铁甲被敌军那种大火铳打死的,胸口中了四颗,当时就死了,连铁甲都挡不住。
“小的那种似乎打不远,也难以穿甲,但施放速度极快,跟官军的碗口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一次也能打出几百颗这种豆子大的铁珠,我的腿上也挨了一颗.”
方国珍将战斗的详情大致说了一遍,自己怎么被庐州水师放风筝,老四方国瑛的偏师又是怎么被赶到浅水区搁浅坐滩,最后被围攻致死的。
还说了庐州水师宁死不降,有两条船被他包围后,宁愿自沉船只跳水逃生,也不愿做他的俘虏,又说了自己撤退之后,庐州水师还放还了被俘的从子方明善,还让他把老四方国瑛的尸体送了回来,另外还给他带了一封信。
说到那封信,方国珍连忙掏出来递给詹鼎,“这信甚是奇怪,我看不懂,先生帮咱看看,那庐州兵的公输大帅究竟说了啥?”
詹鼎叹了口气,感慨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庐州兵自知船只不如大人的海船,却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地利优势,以有心算无心,如何能败?大人这一仗输的不冤。”
言罢便展开那封信,也发觉奇怪,这封信是横着写的,还是从左往右的行文,字迹也不像是毛笔所书,一笔一划好似剑气纵横,苍劲有力,却又能看出类似‘赵体’的行草书法,的确非同一般。
“这信是那庐州的公输大帅亲笔写的?”
“明善是这么说的,交给他信的那敌将还说,这是东征之前便写好的,说若是遇到我的水师,再将信交给我,这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方国珍疑惑道。
“我先看看。”
詹鼎当即道。
(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