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余干位于鄱阳湖的最南端,是南昌东面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这里守不住,那圣武军就能直接兵临南昌城下了,元廷的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可不想缩在南昌城里打什么城池保卫战,于是他火速纠集了江西元军主力,前出至余干迎战常遇春。
元军这边统军的将领,有江西行省平章星吉的心腹爱将,王惟恭,领兵五千,之前跟着星吉打过宿松,是领教过圣武军厉害的,还见识过雷池的那座棱堡。
有将领福童,此人是余阙的外甥,同样领兵五千;有民团义军元帅胡伯颜,领兵一万,当然这也不算主力,真正让他们敢于对常遇春正面野外迎战的,是董抟霄和董昂霄这兄弟俩率领的三万江浙元军。
去年七月,就是这兄弟俩率领的江浙元军,在杭州击败了彭莹玉的东路军主力,又一路撵着彭莹玉追杀上千里,一直从杭州追到江西,最终将彭莹玉杀死。
且后续又参与了围剿袁州路的欧普祥,和徐宋在宜春反复拉锯了大半年,直到今年才彻底把欧普祥打的全军覆没的,江浙元军的百战之师。
董抟霄为主将,董昂霄为副将,两兄弟领兵三万;王惟恭为左副将军,和福童一起领兵一万,胡伯颜为右副将军,同样领兵一万,江西元军主力一共五万大军,主动跑去余干迎战常遇春。
而常遇春这边呢,他的第九集团军麾下有自己的43军,还有邓顺兴的46军,合计五万四千人,还有个禁卫师一万人,共计六万余人,人数上稍微占优。
将领方面有第五方面军司令常遇春;109师督师平定(滁州人,平安他爹);135师督师周兴,巢湖子弟,禁卫军出身,跟着渡江一路打过来的;139师督师邓顺兴、邓友隆(邓愈的父兄),目前还是团指挥的胡大海;140师督师秦戎,巢县秦氏,老禁卫军出身。
双方兵力旗鼓相当,又都是身经百战的常胜之师,只不过一个战绩是在徐宋身上刷出来的,一个战绩是在元军身上刷出来的,双方都是士气高昂的百战精锐,谁也不服谁。
于是这场决定江西归属,双方会战兵力超过十万人的旷世大战,就在鄱阳湖最南边的平原上展开了。
常遇春还在鄱阳的时候,前线的斥候哨骑就已经侦察到了情报,说一支打着董字旗的元军大军抵达余干,约摸兵力有数万人,营寨扎的一板一眼,看起来很是精锐,具体人数不详,但看起来不少,应该是江西元军的主力都在这了。
果不其然,当天夜里就有南昌情报站的人,划着小船跑来了鄱阳,向常遇春汇报了这支元军的底细,领头的将领叫董抟霄,曾经从杭州追杀彭莹玉上千里到江西,还说这支大军是从南昌开过来的。
常遇春搞清楚敌军底细后,立刻召集将领开会,经过诸将商量后,他们第一个想法是增兵明明己方占据兵力优势,为什么不用?
当然,增兵也不是要继续增加普通步兵,普通步兵他们这里已经够了,他们现在更需要增援的,是技术兵种!
然后常遇春就亲自写信,找在赣北已经没什么大战的徐达,借调了一个火枪兵团,又借调了两个禁卫炮营32门野战炮,让桑世杰的水师二团走鄱阳湖把兵运过来,接着又找桑世杰的水师借调了40门火炮,反正他们现在也没什么敌军水师要打,那些船上的火炮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这场仗还没开始打呢,常遇春这边就已经增兵到了七万人,手下集结了九千名火枪兵,六个禁卫炮兵营的96门火炮,再加上找水师借来的40门,总数达到了136门大炮,比鲁锦当初亲自指挥的小茅山战役还要多出8门,火力密度已经达到了堪称变态的地步
然后这还没完,常遇春又指派胡大海率领一个主力步兵团,带着禁卫师的一个重甲先登团,一共两个团9000人,每人携带一颗手榴弹,充当此战的奇兵,乘坐水师的船只藏在鄱阳湖里,等常遇春这边和董抟霄正面接战后,再让胡大海从元军的背后登陆,杀向元军背后或侧翼。
做完这一切准备之后,常遇春才挥师向余干浩浩荡荡的进发。
九月初十,第九集团军抵达余干城北,董抟霄早已列阵等候多时,双方都有想法来一场正面会战,谁赢了谁就能成为江西的主人,所以列阵都很积极,这场仗谁跑谁是狗!
董抟霄这边还是传统的古代方阵,分为前中后左右五军,胡伯颜和王惟恭负责两翼,福童在后军掩护,董抟霄领中军坐镇中央,他弟弟董昂霄亲领前军在前面接敌。
然而双方还没交战呢,董抟霄看到对面常遇春摆出的大阵,当场就笑出了声,然后又面露疑惑的严肃起来.
只见对面的常遇春这边,摆出了和当初鲁锦在小茅山类似的一字横阵,第一排是九千名火枪兵,全部横向展开,摆出了一条宽达一里多地的宽大正面,但是第一排却非常薄,只有三排士兵。
董抟霄十分疑惑,就这么三排士卒,哪怕他们都是铁打的,能挡得住自己这边前军的猛冲吗?如果常遇春要主动进攻的话,三排士兵组成的突击力量,能凿穿自己的前阵吗?恐怕不能吧?
既然如此,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圣武军也是打惯了仗的常胜之师,为什么会摆出这么一个既不能守,又不能攻的阵型出来?
常遇春这边还没完,正面第一排火枪兵身后,又是一字排开的136门大炮,已经全部从马上卸了下来,由炮兵推着大炮和弹药车缓慢前进。
炮兵再后面,就是11个主力步兵团组成的44个大枪方阵,每个方阵以营为单位,全部面向前方,本来应该是12个团的,加上禁卫军的先登团应该是13个,但是胡大海和那个先登团被他调到元军后面当奇兵去了。
大枪方阵后面,才是11个辅兵车营组成的车阵,数百辆四轮马车在全军身后组成一个坚固堡垒,就算第一次没打赢,主力也可以徐徐后撤躲入车阵当中,算是保底。
全军全部展开后,整个阵型就显得更为奇怪,没有两翼,没有后援,全军全部向前,这是要把几万人全部用在正面进攻的样子啊,可是为什么不把攻击力最强的长枪兵方阵摆在前面呢?
董昂霄心里充满疑惑,但这时候身后的鼓声响了,隆隆的战鼓震撼四野,那是他大哥董抟霄催促他进兵的信号。
“全军徐徐向前!”
董昂霄顿时拔刀大呼,令旗前指,元军大阵全部开始缓慢向前移动。
董抟霄也知道圣武军这边火器犀利,他也不是毫无准备,而是在战前准备了两百多辆大型盾车,战车前面是两层厚竹片夹着湿泥土做成的‘复合装甲’,外面还蒙了一层浇了水的湿被,既能防弹又能防火,加起来足有四五寸厚,好似一堵移动的城墙,每辆车上还开了垛口,站了两名拿着火门枪的火铳手,可以站在车上向前射击。
盾车阵线后面则是大量的弓弩手,再往后则是刀盾兵和长枪兵组成的突击方阵,共同组成了前军。
就这么个阵型,如果没有大炮,只靠燧发枪还真不容易攻破,只可惜没有如果
双方各自徐徐向前,和元军那边隆隆的战鼓声不一样,圣武军这边是铁皮小鼓和竹笛,前军演奏着欢快的小曲,连同前排的火枪兵也在跟着合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