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450章远望号下水(求月票)
鲁锦回到建康后,整个中枢都开始为今年这场大战忙碌起来,李善长正在组织调配粮草,吏部在选调官员准备到新打下来的地盘上任。
许多去年东征战役才刚任职一年的知县,选拔政绩优异者派去新附之地做知府和府同知,原来浙东的知府调到新地盘当行省参政。
浙东的知县有一部分也要平调到新地盘做知县,调离后的职位空缺由各地工作优异的主簿和县丞提拔升任补缺,今年秋季科举选拔出来的新官员,则是充到原有地盘当新的县丞和主簿。
如同细胞裂变一样,新老交替,一茬赶着一茬升迁,鲁锦现在倒是不缺官员用,但他对这些官员其实并不满意,这都还属于传统文官,想培养新式的政务官,也得等教育体系全面铺开,但这需要时间,这就没办法了,改革也得一步一步的来。
另外王府对行政区划也进行了一轮调整,新设江西行省、河南行省、山东行省,这三个一级行政区,还有之前的暂设淮南行省,随着徽州路被打下来,现在也跟安庆、庐州正式合并到一起,改名为安徽行省,省会仍设在庐州合肥。
庐州作为鲁锦的龙兴之地,本身有个庐州铁厂,周边还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庐江的黄铁矿,定远的盐矿,濠州的石英矿,这些或是正在开采,或是被鲁锦盯上。
而且庐州本身离着建康又近,方便朝廷控制,鲁锦已经在自己的计划里给安徽规划了钢铁、采矿、化工、机械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项目,合肥的发展也必然要远超另一个时空,成为新朝,乃至整个世界最先工业化的地区之一。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安徽矿产资源丰富,别的地方想搞,但是没有矿也搞不成啊。
还有去年打下来的江苏和浙江部分区域,之前为了推行阶梯税,一直没有单独设省,都是帅府直辖,现在也单独设省了,浙江行省,省会杭州,杭州知府包衡升任浙江右布政使,左布政使暂时空缺。
包衡作为投奔鲁锦的第一个文官,之后又长期担任文院财户司掌司的职位,相当于户部尚书,然后又被外放做杭州知府,现在升到右布政使也是合情合理,等将来再调到其他省份做一任左布政使,就能直接调回中枢了。
新设江苏行省,省会被放在了扬州,正好处在江苏的中间位置,又是大运河上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起码比徐州和苏州要强,这俩一个最北边,一个最南边,相对于江苏省内而言都太偏了。
反正江苏十三太保本身对行省就没啥归属感,所以省会放在哪里也无所谓了
至于以徐州为中心,搞一个江淮行省这种方案,没什么必要,因为现代行政区划本身就有防止地方割据,故意分化地方势力的原因,把各省的地理要害,容易形成关隘的地方,都划给了隔壁省。
你省内不和?那不是更好,为什么要以徐州为中心搞一个中原文化圈?
而且就算搞出了江淮行省,你以为徐州就能老实了吗?它肯定还要跟北边的山东抢地盘,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这四省交界处什么时候老实过,打起来都得中枢出面调停.
最后就是建康所在的‘顺天府’,被划为直隶府,归中枢直辖,这下安徽和江苏也不用抢南京了,谁都不给!
同时顺天府的面积也比元朝的集庆路扩大了一些,把长江北岸的六合、真州(仪征)也划了进来,另外新成立一个江浦县,也就是浦口,津浦铁路的南端终点,都划给了顺天府。
另外江苏行省的右布政使,由原淮南行省右布政使秦理调任,左布政使暂时空缺,这个当初带着巢县举城投靠鲁锦的元朝小吏,现在也自己主政一省了。
军事方面,鲁锦回来之后,枢密院的三大参谋各自负责一个方向的战事,夏煜盯着中原,詹鼎盯着江西湖北,新来的宁安庆盯着山东,三人每天接收前线战报,将最新的战报汇总后向鲁锦汇报各条战线的战役进程,包毓总抓各方情报,冯国用统筹全军,鲁锦居中调兵遣将。
八月十五,南线和中原的战役还在准备阶段,北面山东战役的参战各部队就开始动了。
杨璟的第一集团军抵达太仓的刘家港后,就开始乘坐海军的船只,分批前往海宁州(连云港)集结,以此缩短从后方到前线的突击出发距离,省得打成添油战术,要确保第一批登陆的人员足够多,这样才能迅速打开局面。
与此同时的同一天,经过数日的隐蔽行军后,朱亮祖也带着第五方面军的两个军,趁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军正在过节,守备松懈的时机,向着山东的临沂和滕州发起了突袭,为后续三路大军同时进军扫除障碍,算是战役的先期准备。
等朱亮祖趁着中秋节傍晚突然出现在滕州城下时,城里的元军才刚慌慌张张的登上城头,结果被冯胜的36军一轮猛攻就直接拿下了。
廖永忠和胡海、毛贵的第六集团军,暂时还等在砀山和沛县,等候后方的兵甲补充。
由于年初的那次大扩军扩编的人数太多,虽然全军总兵力规模是上去了,但披甲率也跟着严重下滑,许多新兵部队暂时都还没有甲胄。
营造司的许济川从正月就开始建设当涂铁厂和徐州铁厂,经过了小半年的建设和培训,到四月才开始正式全力投产,三个铁厂加起来,制式甲胄的月产量虽然能达到一个军27000件甲胄的规模,但放到全军那么大的基数里还是不够用。
至五月初,一共生产出四万多件甲胄,全给了常遇春的五方面军,使五方面军的披甲率达到半数以上,以此让他发动皖南战役。
之后五月份的产量给了廖永安一方面军,六月份的产量给了中原方向的四方面军,七月份的产量也平均分给了他们俩,最后八月份的产量计划分给朱亮祖的二方面军。
这样他们在九月战前,四个新扩编的方面军,各自至少都能补充三到四万件甲胄,把全军的平均披甲率提升到45%以上,以此提高圣武军的战斗力。
八月二十日,随着山东前线的战报传来,滕州、临沂、费县,相继被朱亮祖攻克,南线的参战各部队也集结的差不多了的时候,负责监造海船的汪大渊也给鲁锦送来一个好消息。
“殿下,远望号要下水了,殿下要去主持下水仪式吗?”
鲁锦闻言顿时惊讶道,“这么快?已经建造好了吗?”
汪大渊当即答道,“船体、涂装和桅杆都已经装好了,就差一些帆索和船锚,还有内部桌椅炉灶等物没有安装,武器也没有安装,其他都已经完备,船壳外面的油漆也已经晾了一个月,早就干透了,现在下水是没问题的,帆具和索具也可以等下水之后再安装。”
鲁锦有些恍惚,他这阵子都在忙着各种事情,差点忘了这条船,但其实远望号的建造时间已经快一年了,如果从准备木料开始算,那还要更早,早在鲁锦刚打下庐州和六安时,就一直在采伐大别山里的木材。
木料是早就准备好的,船坞是去年年底修建的,只不过正式开工建造是在今年年初,他本来预计要到九月底十月初才能建好,但现在这个进度其实也差不多,船体和涂装都搞好了,就差最后的舾装了,估计舾装也要搞一个多月。
不过这建造速度嘛,只能说一般,十九世纪美国西海岸的造船厂,使用蒸汽锯处理木料,一二百工人只需一个月就能下水一艘风帆商船,而鲁锦这条远望号,可是动用了七千多人干了近一年.
有当初他从康茂才那里俘获的两千造船工匠们,还有方国珍送来的两千工匠,以及纯干苦力活的战俘和刑徒,还有从四处搜集的铁匠,加起来七千多人,纯手工打造,就算这艘战舰比普通商船要大一些,要复杂一些,但效率其实还是挺慢的。
鲁锦闻言想了想才问道,“周围那些脚手架和船坞的进水管道也疏通了吗?”
“管道疏通了,闸门也检查过,脚手架也撤去了,就剩两面的支撑杆还在,这几日随时都可以下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