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历史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强势集团极力诋毁的人物,清流集团一定会极力吹捧他,李贽、海瑞。
屈原,都是。
唯独一个张居正,双方联合起来扼杀他、压制他。
我自认为在知识分子中不是清流,不会单纯从道德的角度去评判一位古人的功过是非。
在我之前也有不少学者是这样做的。
朱东润先生,在国家危难的关头,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张居正立传,他认为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之下,只有张居正才能挽救国家的危急,所以他在炮火纷飞的时候写《张居正大传》。
熊十力先生,著名的大儒家,在解放初写《与友人论张江陵书》,也是因为感觉到百废待兴的时候离不开张居正。
黄仁宇在整个世界和中国格局发生转折的时候,写下“世间已无张居正”
的字句,同样是觉得历史转型的时候离不开张居正。
这样一种力量,这样一种声音,虽然一直很微弱,但是它一直存在着。
现在,又到了一个改革的时代,我感觉到我一定要用我这枝笔,恢复我们民族对张居正的记忆。
我知道我的能力可能达不到,但我不能放弃。
就这样我用了十年的时间。
一直到这个月10号那天,我接到第一个电话,说:“熊召政先生,我向你表示祝贺,你写的《张居正》,这次满票获得茅盾文学奖。”
我问他:“你是谁?”
他说:“我是华商报记者某某某。”
我说:“你怎么让我相信你?”
他说:“我这是可靠消息,5分钟前评委在现场给我打来了电话”
。
我说:“今天不是愚人节吧?我不接收你的祝贺。
因为我没有得到正式的消息。”
等到11号中午,电话不停打来。
最后打来电话的是一个女记者,她在电话中说:“我刚和茅盾奖评委会主任通过电话,他亲口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下午2点钟就要在北京开新闻发布会。”
我说:“那现在还有10分钟,我等着”
。
后来,大概是下午2点过5分,新浪网上的新闻出来了。
这个时候文艺报的一个记者打来电话,向我表示祝贺,他说:“我想问你一句话,你现在获得这个大奖,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脱口而出:“你尊重了文学,文学就会尊重你!”
因为,我花十年的时间来写张居正这个人,我的理想是用我的笔来复活张居正,恢复我们这个民族对他的记忆。
为了这个简单的愿望,我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最后,文学界承认了我的努力。
并不是这个奖本身让我欣慰,而是这个奖背后的深刻含义让我激动不已。
2005年4月28日下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