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此重复,夏人便拿零星的木板搭出几座中空的伪楼,上面覆盖毡布,假做箭楼,骗雍人发炮,以消耗城内守备。
雍人射倒了几座,见散落的骨架不对,马上就也知道中计,于是不做理会,夏人便又修起真正的箭楼,出其不意,一度杀伤了城头数十守军。
后来雍人有了经验,见夏人筑起箭楼,只发石砲,先探虚实,再做打算。
夏人见这招不管用了,干脆在睢州城外昼夜不停地赶工,不出几日又筑起一座土城。
如此一来,雍国城头守军不但要应对下面,还要防备从天上飞来的冷箭,城防一度大为吃紧。
但马上熊文寿就想到办法,沿着城墙覆盖上一圈网布,让夏人的箭射不过来,而雍军还可在犬牙交错的城墙边上向下射箭投石。
为了防备夏人火攻,每张网都浸足了水,在天寒地冻之中眨眼就结出冰棱,萧瑟寒意沁人肌骨,但在此关头也无暇顾及。
后来夏人见这法子也不管用了,又改为挖掘地道,打算一路挖到城下,在城根底下埋藏火药点燃,把城墙炸塌个口子,好引兵进入。
熊文寿毕竟与他们交手过几次,早提防着这招,事先就在城外掘了壕沟,夜里暗放兵马出城藏在沟里,待夏人挖至与壕沟相通之时忽然掩杀出来,几次逼得他们无法前进一步。
但雍军毕竟只有几千人,能出城的更不会多,与夏人交手又难免死伤,不可能全身而退,几次之后渐渐不支,最后只得往城墙方向退去,将壕沟让出。
但他们仍有办法,在夏人掘洞之时在沟里点烟放火,熏得他们大咳不止、目不视物,只好慌张逃出洞外,跑得慢的,还有憋死在里面的。
久而久之,夏人也摸索出了办法,一见雍军放火,不仅不退,反而迎着起火处抢攻上去,拿铁叉把点火的干柴茅草叉出洞外。
雍人再想放火,往往被提前发现,丢了几十条性命,最后只得撤回城内。
夏人凭着人多,又不惜死,干脆发了狠,命士卒背土,准备把壕沟一寸寸地填上。
陆宁远曾率兵阻击过几次,但是这些人身边常有夏人军队护送,敌众我寡,始终难以阻拦。
只有在城上向下放箭能稍微杀伤些人,但也仅能拖慢他们一些,终究阻止不了。
而且夏人填沟,自己的士卒只占一小部分,所用绝大多数都是南下时掳掠来的雍人百姓。
这些百姓受夏人威逼,大冷天只着单衣,脚下甚至没有鞋子,从早填到晚上,每日只睡两个时辰,轮流赶工,手足流血也不得稍歇。
有受不住倒下的,就顺势填在沟里,剩下的人把一捧捧土洒在上面,几下就给埋得实了,只偶尔从土里支出一根两根手指,才知道下面埋了个人。
城头雍军一开始还向壕沟处放箭,后来不放了,只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填。
并非是刘钦与熊文寿仁善,只是城里的箭矢已经所剩不多,必须留着应对夏人后续攻城,对此实在是鞭长莫及了。
更糟的是,城中人口骤增,加上被围困日久,而且至今看不出丝毫解围的迹象,市场上的米价开始飞涨,人心浮动,已是祸乱将萌之象。
刘钦从城头下来,马上飞马又去府衙,每日疲于奔命,可知道的越多,心里就越没底。
开战以来,城中米价已翻了五十多倍,其中更有二十倍是仅仅三天之内翻起来的。
粮价如此,足以让半数百姓倾尽家财都吃不起饭,若是小康之家,还尚可再支持几日,但城中绝大多数都是太平日子里也仅能温饱、几无积蓄的小户人家,这些人中有小半已断炊多日了!
更不必提那些被刘钦从别处带来的流民……
刘钦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竟然知道了无数两辈子都闻所未闻之事。
譬如市场上出售的粮食一日少过一日,他以为是城中粮食已被吃光,但旋即知道,原来是城中大户趁机囤货居奇。
这些人见要打仗,在夏人还没合围上来之前就已大肆收购粮米,还有人从城外购入了不少粮食,但都捂在手里,到现在眼看夏人不退,便控制着每日只放出一点,趁此机会哄抬粮价,大赚特赚。
得知这件事时,他刚撕掉了几封借故逡巡,不来救援的请罪书扔在地上,闻言更是怒火填膺,蹭地站起,连椅子都带到地上。
但很快他冷静下来,知道此时此刻万不能在城内再用兵,务以安抚为上,强自按下杀机,命人设宴,请了几个乡绅来府衙,外示刀剑,以惊其心、寒其胆,内晓以大意,将与夏人交战不利之事稍作吐露,暗示城破之后,万贯家财也换不回肩上脑袋一颗。
当然,最后还少不了许之以利,画下几张等解围之后官府必有报答的大饼,终于换来了全城十几日的粮食,但从那之后,便又往事重演。
他以为是乡绅仍有所保留,可无论是威胁、敲诈、好言相劝,从他们口袋里都敲不出一颗粮食,无奈杀了两人,仍不管用,他才终于知道,城中的粮食是真的不够了。
米价迅速翻番,二十倍、五十倍,很快就到了一百倍,仍没有一点回头的意思,城中已开始有人饿死,一开始是一个两个,到后来每天都有几十人,还在慢慢增多。
城头上的军队抽调走了十分之一,每日在城中巡逻,弹压闹事的饥民,集中收殓尸体。
刘钦百般无奈,想要放出些军粮,马上被熊文寿制止,他稍一冷静,便也没开口再提这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