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事实证明吕雉的判断是对的。
秦王政既然派遣郦食其出使齐国,就是信任对方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前来求助,不能证明对方没用,只能代表这件事确实不好办。
事实上秦王政都做好齐王幡然醒悟的准备了,但齐王好像比他预想的还要昏聩。
他考教儿子:
“吕雉在信中提议可以送城安抚齐国,你认为如何?”
扶苏立刻在脑海中调出了秦国手里掌控的所有楚城,迅速排查哪个适合送出去。
很快,他答道:
“百越附近的可以给,正好赵佗闲来无事,能够牵制齐人。”
上回说的三处屯田支援之所,其实三个地点各有分工。
表面上看好像他们都是屯兵、种田和留退路并重的,实则不然。
秦楚边界那里的田地不如另外两处肥沃,自然不以种田为主。
它主要为了屯兵支援,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给可能败退的秦兵作为回家的退路。
魏楚边界则是既可种田又方便屯兵。
不过屯兵比起来不如秦楚,秦楚离家更近、士兵过去不用走太远。
种田倒是和百越各有优劣,毕竟魏国良田又好又多,占了地利的便宜。
最后的百越则是水土丰茂适合种田,可惜开发出来的田地不算很多。
而且气候不适合屯兵太多,秦军又根本没可能往那儿退,所以百越主要以种粮为主。
赵佗说他从百越部落首领那里弄到了疑似产量更高的良种,是首领们在百越深林里偶然寻到的。
可以在当地先尝试种植,给大军提供更多粮草。
因此,百越屯田既是为了多一处退路形成三方钳制的稳固局面,安将士们的心。
更是为了试验新粮种在湿热气候下的产量,为后续开发楚国南部耕地做准备。
这样还能光明正大地借机在齐国边上增派兵力,而不引起齐国的防备。
甚至能让部分士兵提前适应百越气候,为迁徙部分庶民去楚南安居做准备。
楚国那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偏向原始部落的风气,如果难以
()改造的话,那就只能选择下下策的迁居。
()
多迁点六国之人去楚国,冲淡楚人的比例。
再迁一些楚人去中原,不让他们待在家乡继续扩大地域隔阂。
▆无字惊鸿提醒您《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这不是什么好办法,毕竟谁也不乐意背井离乡。
楚人那边还能强硬让人迁走,但反过来把人迁去楚地却没那么容易。
楚国如今的气候会引发多种湿热病症,那里还有不少蛊虫病的威胁,所以迁人过去最好还是在庶民自愿的情况下。
不然他们即便在楚地扎根,也会找机会独立出去,乃至反过来攻打秦国。
可若是让士兵先看到了这种气候下田地的收成,总会有人为丰产而心动。
到时候想挑出乐意迁居的庶民,就容易得多了。
扶苏把这个当做最后的选择。
可以的话他还是更想收服本地人,让他们安心为大秦耕种良种。
毕竟对方已经习惯了这些气候,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不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引发的减员。
总之,屯兵百越是有至少四项深远意义的,不是随随便便选出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