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刀来,处处都是制命所在。
此时摄政王的双眼赤红,虎吼连连,几乎震聋发聩,众人都是脸显惊骇,谁也不敢出言制止,因为平昔这位摄政王便是独断专行,唯我独尊,朝堂之上可说顺我者生,逆我者亡,与其意见主张相左,他总要千方百计设计害人,迫皇帝下诏,将与自己意见违背之人不是发配苦寒之地,便是削职贬为庶民,永不得听用于朝廷,以至人人噤声,便是四大顾命大臣也只有暗中行事,也不敢于公然忤逆其意,因为知道朝中尽有其死党,更何况九门提督傅传书可是其心患,表面效忠皇上,暗中却是听命于这位摄政王,可说言听计从,一旦起事,他便会义无反顾冲在前锋,因为没有摄政王力谏,这九门提督之职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傅传书来坐,所以他也不得不听命于他,否则便会一无所用,与常人无异,荣华富贵都是妄想!
恭慈太后眼见的一场寿诞之宴,转眼要变成生死场,虽有心喝斥,奈何力不从心,她一向知道这位摄政王性格古怪而且暴戾,大行皇帝在世时还可约束,可是自先帝驾崩之后,便无人可以约束于他,这也是先帝为何在临终前授意四大顾命大臣原因所在,希望他们可以辅助少年皇帝,伺机剪除这心头之患,否则永无宁日。
只是这四位顾命大臣却是有心无力,这些年毫无作为,非但没有制衡住这位摄政王肆意所为,反而让他在朝中拉结党羽,势力渐大,而且王府还豢养着江湖武林高手,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无人敢直谏皇上,便是有也只是御门听政,可是奏折往往留中不发,最们为摄政王所知,便迫胁皇帝下旨贬斥上书之人,往往是身首异处,久而久之,人人都噤声不言。
今日眼见他已有些失智,也不能出言喝止,其实她见这少年武士武功不凡,几乎和这摄政王旗鼓相当,似乎还在其上,心中便生出一个想法:如果这少年武士可以胜了他,挫挫他的不可一世的锐气,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以后他也不敢再肆意妄为,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了。
便在此时忽听摄政王哎呀一声,长刀呛地落地,接着左手捂眼,只见鲜血从手缝流出,可见是伤着他的眼睛。
只是众人不明所以,因为这姓袁的少年武士明明手中无刀,是如何是伤及他眼睛的,任谁都没有看清楚!
其是袁承天见他长刀招呼自己头脑之际,不失时机地左手一指,正是那“乾坤一指”
中最厉害的一招“流星逐月”
,听这名字便可知去势迅急,而且凌厉。
摄政王本来已有出癫狂,不能把持心神,所以为其击中右眼,鲜血淋漓。
便在他稍一迟顿,袁承天又是一指击中他握长刀的手腕,这下他已是强弩之末,只有受制于人。
袁承天知道这当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便行欺近,于间不容发之际点他几处大穴,不能再行动武。
只听他扑通一声倒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摄政王虽穴道被制,却能说话,大声斥道:“无理小子,我可是摄政王,你敢忤逆反上,还不解我穴道,否则将来我要你粉身碎骨!”
袁承天冷笑道:“不用了王爷,只怕你没有那机会了!”
摄政王以为自己听错了,喝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袁承天郑重道:“皇上有旨,众臣下听旨。”
他忽地从怀中取出皇帝事先早已拟好的圣旨。
众人先是一愕,然后纷纷跪下听旨。
这一下实在太过突然,便是摄政王也不能说话,只是心感不妙,因为此时他才感到这是皇帝有意为之,难道他要对自己不利……想到此处,摄政王不由得心中一紧,一个不祥的念头升上来,头上直冒冷汗,以前他什么都不怕,而今却有些忐忑不安,心中惧怕,只待听这袁清宣读圣旨,才能安心。
袁承天展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承大位以来,砥砺前行,于国于民不敢有忘,以为天下皆是万民所仰,应有怜悯之心,与民休息,与民为善,方为治国之本,满汉一体,方是太平之道。
朕躬亦有不察之举,昔年曾有逆党勾连,闯入宫掖,可说是唐宋以来未有之事,朕甚为震怒,终以剿灭其行为,不想逆党更甚,箭射隆庆门,以为朕可欺!
朕本来要诛尽勾连之人,可是又想祸不及无辜之人,所以格外开恩,不于纠结,俟后朕下‘罪已诏’以示反省。
而且天下承平,本应国泰民安,不想朝堂又出奸佞,妄想篡位,以为朕可欺。
摄政王本为先帝所为,意在辅助朝政,不想忘却初心,行忤逆之事,有弑君之心,可说包藏祸心,私藏死党,更是勾连羽翼,以为可用!
今次朕本有意开脱,然而无此先例,只有大义灭亲,既着刑部勘问,罪成,菜市口行刑,以正国法!
以为天下太平无事。
钦此,谢恩!”
:()英雄吁天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