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笑傲只为此生有,丹心偏在昆仑巅!
吹发长嘘为何故?仙长练丹为何求?长生海外求丹药,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口的军营大帐,嘉庆皇帝见袁承天乘马而来,中有一人却是他的大师兄傅传书,心想:袁兄弟大义灭亲,真是难能可贵。
几句寒暄便进军营大帐,帐中油灯高挑,照得帐中如同白昼。
嘉庆皇帝高踞在坐,见这位袁兄弟风尘仆仆,心中甚为感动,心想朕手下如此众多之人竟无一人如他这般智勇双全,想想也是可悲。
他命人摆上酒席为这袁承天接风,席间袁承天出言为大师兄求情,望皇帝网开一面对他这位大师兄以往种种不堪行为莫于追究。
嘉庆沉吟不语,因为他此时心想这傅传书与多铎一起兵谋逆,已然是死罪难赦——是为谋逆大罪,如果不加以惩戒,以敬效尤的话只怕以后人人起了私心,朕的天下岂不是乱了?可是他见袁承天求肯的眼神似乎又无法回拒与他,一时踌躇不下。
便在此时忽然有本城守将陈祖守前来军帐禀报说城外有多隆阿将军负荆请罪,并且还说带有多铎王爷的遗骸。
嘉庆皇帝已然听袁承天说起此事,只是他说王爷忽起恶疾以至身死,并不说这位王爷死于非命,否则细究起来大师兄难脱干系,那样反而招惹麻烦,所以隐而不说。
嘉庆皇帝也知道这位袁兄弟说的不尽不实,一时让人难以信服,以他之睿智已然猜中必是这位傅统领所为,只因他也不愿深究,因为有人除去这个心腹大患未始不是好事,因为他素知自己这位皇叔一向野心勃勃,当初他身为摄政王,在朝中行事肆无忌惮,无人制衡,便是那四大顾命大臣也是退而求其次,可说当时之事政由他出,可以说可以任意行事,还好现在已殁,不能死灰复燃岂不是好事一件?所以不与追究!
,!
他虽然心中对这位皇叔的行为耻其作为,然而自己终究不可失了礼仪,必竟那可是皇叔,自己不能不表示,否则人家便以为自己寡恩少义,不是英明少年天子;所以他便身恭迎多铎亲王遗骸。
多隆阿只所以如此做,自有他的考量因为他知道皇帝一向标榜仁孝治天下,更是对恭慈太后孝敬有加,在禁城大内每日早晚必向皇额娘请安以尽孝道。
他非但自己身体例行而且也让臣下也如此作为,不可忤逆君上,所以天下人人尽知这位皇帝仁孝治国,所以他便有此行为,希望皇帝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责,因为他怕皇帝一旦震怒,反复无常之间问罪海查布,到哪时未免不可收拾,非但自己身死,海查布也难免身首异处,所以他不得已只有忍辱前来请罪。
嘉庆皇帝见了多铎也不能不哭泣,以为众人之表率。
随行之人便劝其节哀顺变,不可伤了龙体。
袁承天见他倒非虚情假义,实则出之肺腑,毕竟是亲情所至吧!
哭罢多时,他让人将这位王爷遗骸送往京城,让恭慈太后便宜行事,因为这事非同小可不能不告知这位皇额娘,一切让她定夺,这样方不失礼节,皇额娘也不会怪罪自己行事无状!
此间事情一了,他回到军帐便下令让这多隆阿带罪立功,再率领这些兵士重回犁利,镇守边城以防领国忽起偷袭,因为嘉庆皇帝知道北方强领日夜虎伺清国领土,几次三番觊觎,想要步步蚕食,所以当务之急是让他回伊犁会同那伊犁将军共守城池,以期南疆北疆各族之人和平共处,平定动荡局势,非常之时可以便宜行事予以镇压妄想造反起乱的边民,因为先祖创业不易,不能毁于自己,所以不能一味仁慈用事,有时也要用非常手段,不足以平天下。
多隆阿见皇帝不予罪责惩罚自己,反而让自己戴罪立功自是受宠若惊,便怱怱饮下皇帝所赐御酒便自起程往北进发。
陈祖守见皇帝对这多隆阿既往不咎,心中赞叹皇帝宽宏大量,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是个开明天子。
袁承天却心中隐忧,因为他总觉得这位皇帝与以往行事作风不同,让人实在不解——因为他可是城府极深的人,而表面却不显露,仿佛和光同尘的样子,其实暗里锋芒,只是不发,一旦发作便是石破天惊之势,只是别人未必可以看得出来;便如这位多铎亲王早生异心,他岂有看将不出来,而其反而不加干预,让他忤逆篡位之心日涨,而这位少年皇帝却隐忍不发,一味韬光养晦,似乎一幅懦弱无能的样子,让多铎野心一发不可收拾,以至铤而走险犯下死罪;而他却剩机出击,一举拿下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皇叔,却又不杀他,让天下人看到他仁慈的一面,实则养虎为患,只是为了将来拿他的把柄,可以明正典刑,这下方才可以服众,否则天下悠悠众口私下还以为自己君恩无情连亲皇叔也不放过,便是皇额娘也要深为斥责,说自己不顾念亲情,毕竟这多铎可是与先帝是为同胞,无论做错任何事都要网开一面,只是忤逆君子却是不能赦免!
这也是这位少年皇帝迟迟不动手的原因所在,只待这位皇叔作恶多端,终究会多行不义必自毙,那样岂不是好?当初多铎任意行事,以为少年皇帝可欺,其实正中皇帝的心中盘算已早的计谋,因为他虽心中也惧袁门势力做大,将来一发不可收拾,然则也不便出诏下旨,正好这位皇叔性情暴戾,心中也恨天下乱党,便私自暗中代皇帝草诏圣旨下令天下有司衙门捕杀袁门子弟,一时天下风声鹤唳,以至袁门弟子死伤无数,人人都恨这多铎暴戾,以为挟天子令诸侯,而其时这位皇帝岂又不知,却不向这位王爷发难——要知道矫旨已然是形同造反大罪,罪可诛连九族,只要四大顾命大臣出首那么这多铎便是死罪难逃,可是皇帝故作不知,可不奇怪?唯一可以说通的原因便是这位少年皇帝机谋深远,假手以人杀人于无形,而自己又可以完全独善其身,不被波及——要知江湖乱党之中尽多亡命之徒,情急之下未始不会向这位皇帝发难,而剿杀天下乱党的事情由这位性格暴戾的多铎王叔来做再合适不过,恶名由他来当,而他这位少年皇帝给世人的印象便是个被人挟持无用之人,远离祸事,毫发无伤,可说是一石二鸟,既可杀却天下乱党,又不背不义的恶名;又且可以隐忍不发,一旦有了机会便会一发必中,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死无葬身之地。
忽然嘉庆皇帝走来,以手覆额呵呵笑道:“袁兄弟我一时倒忘了,此次你居功甚伟,没有你只怕诸葛连弩又要多杀人命,朕于心何忍?朕记得你们汉人有位圣人说过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恻隐之心,君子有成人之美,此皆正人君子所为!
只是朕一时忘却了是你们汉人之中那位大圣人所说的话了?”
袁承天一时不知这位少年天子是真忘还是假问,一时不知他意欲何为,但是又想说来又何妨,便笑道:“皇上大抵宵衣旰食,日理万机,忘却也是有的!
这几句话出自至圣先师,历代帝王说他是万世师表,这几句话出自他口,自然劝告天下别有用心之人不可乱杀天下生灵,那样与天道不合,有违仁义道德,所以历代君主都以为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再有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每个皇帝都身体力行,减免天下民众税赋,以为休生养息,这样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不唯为一人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嘉庆皇帝道:“袁兄弟此间已无旁人,你有话尽说,何为天下为公?”
袁承天道:“天下为公的意思是普天之下乃是公众共有的,不是一人一姓一族之天下,皇帝之位传贤又不传子,只是……”
他似乎想到什么没有说下去,只因为古来帝王有几人能做到?嘉庆皇帝自然知道他话中之意,也是一笑置之。
他负手于后说道:“朕依稀记得其中开头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