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车队抵达徐州时,知府率领文武官员早已经在城门外跪迎,热腾腾的姜汤与炊饼送入车驾。
皇帝饮了半碗,歇息片刻便又催促启程。
月光下,车队卷起的烟尘在驿道上绵延数里,恍若一条黑色的长龙。
长江水浪拍打着龙江驿的石阶,数日后的清晨,朱高炽终于踏上南京的土地。
他顾不上整理凌乱的衣冠,直奔郑和所在的行馆。
雕花木床前,曾经意气风发的航海家如今骨瘦如柴,锦被下的身形单薄得令人心碎。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郑和艰难地睁开双眼,涣散的瞳孔中突然燃起一丝光亮:"
陛下……海疆……"
老人枯槁的手指颤抖着指向墙上那幅巨大的航海图,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国方位、港口坐标,每一处标记都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
朱高炽快步上前,握住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触手冰凉。
郑和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剧烈的咳嗽打断。
皇帝俯身贴近,终于听清断断续续的字句:"
宝船……南洋……"
窗外,寒风卷起长江的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仿佛在为这位传奇人物的谢幕奏响挽歌。
这一刻,朱高炽突然意识到,郑和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更是大明海上霸权的象征,他的离去,或许将在历史长河中掀起惊涛骇浪。
此时的南京城笼罩在细密的雨帘中,龙江驿的飞檐上垂落的水珠,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
朱高炽紧紧握住郑和枯瘦如柴的手。
那双手,曾在靖难之役中紧握战刀,于郑家村大破南军,手刃敌将;曾稳稳执掌舵盘,带领大明船队穿越惊涛骇浪,将华夏威仪远播四海。
如今,却如同深秋枯枝,嶙峋的指节凸起,皮肤松弛地裹着骨头,凉得让人心惊。
“你说,你说,朕都听着。”
皇帝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目光中满是痛惜与不舍。
纱帐外,雨打芭蕉的声响与郑和粗重的喘息声交织,仿佛一曲凄婉的哀歌。
病榻上的郑和,曾经英武挺拔的身躯,如今被病魔折磨得形销骨立,褶皱密布的眼睑下,双眼凹陷如深潭,却仍挣扎着凝聚起一丝光芒,想要将最后的话语诉说给眼前的君主。
忽有喉间呜咽声溢出,郑和苍老的脖颈青筋暴起,眉头紧皱,呼吸急促而艰难。
侍立一旁的郎中见状,疾步上前,指尖如蝶翼般轻盈而有节奏地按压着老人的天突、廉泉等穴位。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变得格外漫长,每一秒都揪着在场众人的心。
过了许久,郑和剧烈起伏的胸膛才渐渐平复,干裂的嘴唇翕动,沙哑的声音从喉咙深处艰难溢出:“陛下……倭患渐炽……”
那声音仿佛砂纸摩擦甲板,带着岁月的沧桑与对海疆的忧虑,“水师虽耗钱粮,却……却断不可废……培育航海士……依海域设不同水师……”
,!
朱高炽身后两名太监早已跪坐于地,铺开宣纸,握紧狼毫,全神贯注地记录着。
郑和每说一字,笔尖便重重顿下,将这位与海洋搏斗一生的老人的经验智慧,深刻地刻入纸中。
窗外,江风卷起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似是在为这最后的遗言伴奏,又似在为即将消逝的伟大灵魂哀鸣。
“朕必继公之志,扬大明帆于四海。”
皇帝俯身,将承诺一字一句清晰送入郑和耳畔。
掌下的手指微微一颤,老人凹陷的面颊竟浮现出一抹红晕,干涸的眼角渗出浑浊的泪水,在布满皱纹的脸上蜿蜒成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