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洪熙二年正月初五的乾清宫,铜鹤香炉里焚着苏合香,青烟顺着雕花木格窗袅袅上升,将东暖阁的金砖地洇出一层温润的光泽。
朱高炽扶着赵婕妤的手来到门外,忽然挤出一个笑容:“太祖皇帝有言,后宫不能干政。”
说完,皇帝独自一人踏入会议室已经敞开的槅扇门,晨光透过缠枝莲纹的窗纱,在杨士奇等人的绯色官袍上投下细碎的光影。
“陛下万安。”
七名重臣齐刷刷躬身,腰间玉带扣撞出清越的声响。
朱高炽望着眼前这排熟悉的面孔——“三杨”
鬓角已染霜雪,夏元吉的蟒纹补子磨得发亮,唯有王淮穿着簇新的孔雀蓝贴里,袖中拂尘穗子随着行礼轻轻晃动。
这班从永乐朝走来的臣子,如今在他治下已磨合出独特的节奏。
“都坐吧。”
皇帝指向主位两侧的紫檀木椅,龙袍袖口扫过桌案时,案上的黄册发出哗啦轻响。
他特意将会议室设在寝殿旁,墙上还留着郭贵妃当年悬挂的《寒江独钓图》,只是如今画轴已换成赵妃临摹的《朝鲜岁时图》,曾经那幅画中戴笠翁垂钓的姿态,倒与他此刻的心境有几分相似。
夏元吉率先起身,素色绸帕擦了擦额角:“启奏陛下,去年户部总支出银三百二十七万两,较永乐末年减少十八万。”
言语间,他翻开镶蓝边的账册,指节敲在“宗室养赡银”
一列,“新增开支主要在两项:给郡王以下子弟每人岁发二十两谋生银;疏浚长江荆江段等四河道,用工料银四十六万两。”
朱高炽指尖摩挲着椅背上的蟠龙浮雕,想起去年朱瞻基巡视河道时,带回的那船从淤泥里捞出的锈刀——永乐朝南征安南时,这些兵器被随意丢弃在河床,如今清淤竟捞出三百余件。
“军马收归官养后,”
皇帝忽然开口,“兵部草料费增了多少?”
“回陛下,增银十八万两千两。”
夏元吉立刻翻到另一页,“但民间马户免役后,山东等地桑蚕收入增银十六万,基本两相抵算。”
夏元吉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张桑皮纸,“这是山东按察使呈的《桑蚕税赋明细》,其中提到……”
“不必细说了。”
朱高炽抬手止住,目光扫过账册末尾的“岁余银五十一万三千七百五十两”
。
五十万两,在永乐朝连一场小规模北伐的军费都不够,如今却能让他在紫禁城安坐听政。
他想起老爹朱棣临终前,内帑空虚到连赏赐功臣都要挪用太仓库的情景,忽然觉得胸口那口气顺了许多。
“下面说内府收支。”
王淮尖着嗓子上前,展开明黄折页,“去年各处皇庄、官窑、织造局共收银一百五十二万五千两。
按陛下旨意,二万五千两作宫人工钱,现余一百五十万两,已存入文渊阁后面的银库。”
朱高炽抚掌而笑,指节叩在桌案上:“好!
比朕预计的多了三十万。”
他想起赵妃曾说朝鲜官窑用“裹足支烧法”
能省三成燃料,便让王淮试了试,果然见效。
如今景德镇官窑的柴耗账本,还压在他寝殿的枕下。
“陛下,”
杨荣忽然起身,官靴碾过地砖上的暗纹,“臣以为,内府盈余可拨二十万两,用于修缮南京明孝陵。
去年雷击毁了享殿一角,至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