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获得新枪的士卒们无不感到荣耀,将其视为性命般珍视。
而发明者赵武,也获得了与陈实同等的嘉奖,被授予正五品杂学员外郎官衔。
一时间,"
北有陈实,南有赵武"
的说法在工匠圈中不胫而走。
,!
这些突破性的发明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大明工匠们的创新热情。
洪熙六年春,工部炮匠吴仲在一次回乡探亲时,偶然看到孩童用弹弓弹射石子,受此启发,他日夜钻研,结合机械原理,设计出一款革命性的轻型铜炮。
这款火炮重量仅一百二十斤,底座设有螺旋升降杆,可灵活调节射击仰角;炮管尾部采用螺纹密封,既保证了气密性,又方便更换。
试射当日,朱高炽带着满朝文武前来观礼。
随着一声轰鸣,炮弹如离弦之箭,轻松飞越小山,落入山外奔流的小溪中,激起巨大水花。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款火炮极为轻便,两匹马拉着特制的炮车即可快速行军,必要时三名士卒便能扛起转移。
投入实战后,洪熙军的将士们赞不绝口,称其为"
行军神器"
,极大提升了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
到了洪熙六年底,针对前线士卒反映的箭矢难以穿透蒙古重骑兵甲胄的问题,工部迅速组织起由冶铁博士、锻造大师组成的专项团队。
团队成员翻阅古籍,走访民间,最终在西域商人带来的矿石中发现了钨矿的特殊属性。
经过上百次配方调整和锻造试验,他们终于研制出革命性的"
破甲锥"
。
这种箭矢采用特殊的复合锻造工艺,箭头以高碳钢为主体,内部嵌入钨矿石合金,外形设计成尖锐的四棱锥形。
测试当日,强弩射出的箭矢如同一道黑色闪电,不仅一次性贯穿双层铁甲,还深深钉入靶心,令在场所有人惊叹不已。
从洪熙七年起,工部设立专门的箭矢工坊,调集全国顶尖的锻造工匠,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实现了"
破甲锥"
的规模化生产。
淮军弓弩兵纷纷换上这款新式箭矢,训练场上,"
嗖"
的箭啸声中,靶心应声而穿。
有经验的老兵抚摸着寒光凛凛的箭头,感慨道:"
当年随太宗皇帝北征,最怕的就是蒙古人的重甲骑兵,如今有此神箭,何愁漠北不平!
"
在这场持续数年的技术革新中,大明的火器与兵器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开花弹到燧发枪,从轻型火炮到破甲锥,每一项发明都凝聚着无数工匠的智慧与心血。
这些新式武器不仅大幅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标志着大明王朝开始从传统冷兵器时代,逐步迈向冷热兵器结合的新纪元。
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正是洪熙年间科举改制带来的人才红利,是无数技术人才用双手和智慧书写的传奇篇章。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