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归义侯率先将两个儿子送往北京国子监,临行前谆谆教诲:"
此去要潜心学习圣人之道,将大明的学问带回琉球。
"
很快,琉球贵族纷纷效仿,将子侄送往大明求学。
这些年轻人在京城的街巷中穿梭,出入国子监,研习诗词歌赋,学习治国理政之术。
他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文化知识,更带回了对大明的忠诚与认同。
在大明文化的浸润下,琉球掀起了学汉字、穿汉服、讲汉话的热潮。
市集上,商户们用汉字记账;庙宇中,祭祀仪式开始采用大明礼仪;就连街头巷尾的孩童,也开始用生硬的官话相互交谈。
这片曾经孤悬海外的土地,如今真正融入了华夏文明的大家庭,成为大明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洪熙五年仲春,紫禁城御花园的海棠开得如火如荼,朱高炽却对着案头一摞琉球府奏折凝神良久。
泛黄的纸页间,新垦农田的亩数逐月攀升,学堂落成的捷报字迹未干,那霸港商船往来的详细账目更令人振奋。
他轻轻摩挲着奏报上"
百姓安居乐业"
几字,窗外的暖阳斜照在龙袍的金线蟠龙上,映得他眸中光芒愈发明亮——琉球新政的成功,已然证明了移民实边之策的可行。
文华殿内,檀香袅袅。
朱高炽与杨士奇、杨荣等肱骨之臣围聚在巨大的南疆沙盘前,青铜铸就的山峦间,交趾(安南)区域被朱砂重重勾勒。
"
琉球能成,交趾亦能成。
"
皇帝指尖划过沙盘上蜿蜒的红河,"
朕意已决,从两广迁徙数千户入交趾,需选根基深厚、善于经营之家。
"
经过旬月筛选,陈氏、李氏两大宗族脱颖而出——前者世代耕读,族中子弟多通诗书;后者精于商贾,人脉遍布岭南。
金銮殿上,陈氏族长陈宗礼与李氏族长李永昌伏地叩首,听着朱高炽的声音自丹陛之上传来:"
去年琉球设府,两千户百姓垦荒万亩,学堂书声琅琅,港口货船如织。
"
皇帝命太监展开琉球舆图,山海之间,新筑的城池与村落星罗棋布,"
朕即将改安南为广南,尔等两族,便是这片土地的柱石。
"
话音陡然冷峻,"
但若是不能融入地方,不能推行王化,休怪朕的三尺白绫!
"
陈宗礼额间沁出冷汗,叩首时额头撞得青砖作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