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会率主力随后接应。”
计划既定,行动迅速展开。
数日后,郑芝龙亲率舰队突袭倭寇老巢,一举焚毁其补给基地,彻底打乱敌军进攻节奏。
此战过后,倭寇元气大伤,被迫退回海上,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徐光启那边,防疫工作也进入关键阶段。
山东、直隶等地疫情虽被控制,但仍有不少百姓因恐慌逃离家园,导致部分区域出现人口流失。
“必须尽快安抚民心。”
徐光启亲自前往疫区巡视,组织医官上门施药,并设立临时收容所安置流民。
在他的努力下,局势逐渐稳定。
朝廷拨付的十万两银子也被高效用于购置药材、修建隔离病房,使得死亡率大幅下降。
张三在西北的农业改革同样遭遇新挑战。
虽然改良作物品种和灌溉技术已在多地推广,但仍有部分地区因气候异常、土壤贫瘠等问题收成不佳,引发农民不满。
“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缺乏因地制宜的指导。”
张三意识到症结所在,立刻派遣农技师深入偏远村落,根据当地条件制定个性化种植方案。
此举成效显著,许多原本产量低下的田地开始丰收,农民信心大增。
同时,他还推动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防灾荒年份出现饥荒。
王二在边疆的文化融合项目也取得突破。
他提议设立“民族书院”
,邀请各地学者前来讲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一位来自蒙古的青年学子在书院学习期间,不仅精通汉文典籍,还撰写了一部关于草原医学的著作,受到朝野一致好评。
此事传开后,激发了更多少数民族子弟求学的热情。
然而,就在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皇太极果然不甘失败,竟秘密联络漠北蒙古部落,企图联合出兵,夹击大明腹地。
这一情报经锦衣卫辗转传递至京城,震惊朝野。
“若让其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当机立断,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
最终,他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命卢象升继续坚守山海关防线,防止敌军正面突破;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试图分化瓦解敌方联盟。
任务落在了一位名叫李延庆的外交使臣身上。
此人曾在西域游历多年,精通多种语言,深谙异族风俗。
“微臣定不负圣恩。”
李延庆跪地叩首,随即启程北上。
与此同时,崇祯还下令组建一支特种部队,专门负责敌后破坏与情报搜集。
这支队伍由最精锐的锦衣卫组成,直接受命于皇帝本人。
一切准备就绪,大战即将爆发。
整个大明帝国仿佛再次被战火点燃,而崇祯,也将迎来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