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众人皆不知,听了这话都叫老大人讲,“咱们《江南风尚》都传到西北去了?”
“竟传了这么远!”
“老大人在任上也看过咱们《江南风尚》?”
宗泽说道:“如今世上,谁不看期刊?我前两年听说陕西路有一杨知府,看了期刊上江南沿海一带的富贾有抱怨建厂花费甚大的,便托人到东南说和,让他们到陕西路建成衣厂。”
众人都面面相觑,“有这事吗?”
他们都没听说过此事,李文书问道:“后来呢?江南人去了吗?”
宗泽说道:“自然是去了。
江南纺织苑甚多,成衣厂也多,西北没有江南的缝纫机,却有东平前些年传过去的手握缝纫机,也能凑合用,那杨府尹给辖下贫农召集起来,叫人教给他们本领,等到江南人来建了厂,生产出来的成衣还没等运到江南去,在附近几府就都卖出去了。
此举为当地贫农提供了在家门口就能多上一份工的机会,有些甚至不用去厂里上工,在家里做好了工,再把成衣拿到厂里去就好,男子女子都能做,大大缓解民生。”
“老大人所想,是想让义乌和那陕西小县一般?”
宗泽说道:“正是如此。
官府做事,应先想如何以小改动办成事,切莫轻易大动干戈,不然劳民伤财矣。”
袁县令听到这忽然翻了翻他那小册子,哗啦啦翻到一页,“唉呀,老大人说的,不正是这册中所说,扶贫之三,叫‘就业扶贫’的?”
这《扶贫六法》里,有‘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两法,刚才他们商议的由官府建厂,便属于‘产业扶贫’,而宗老大人所说,便是这‘就业扶贫’。
袁县令这回真是服了,“老大人从前没见过我这册子,也不知我们江南扶贫工作,但凭自己出谋划策,也能知道‘就业扶贫’呢!”
余下吏员也都露出钦佩之情,可不是嘛,按理来说这老大人是头一次到他们江南,竟比他们这些人还熟识江南各种举措,真不愧是宗老!
“只不过……”
袁县令挠挠后脑勺,“此事甚大,本县虽为一县之父母,却也不能草率决定,此事待我修书一封,问过婺州大尹,再做抉择。”
当天宗泽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和众人一同在院里闲坐,看着泥瓦匠修缮房屋,有些出神。
宗颖过来问候父亲,宗泽没理他。
儿媳又过来问候,说自家孩儿入学院一事,宗泽便叫她等等,过几天再说。
就这样一连过了几天,宗颖又问老父亲,“父亲可是有什么事发愁?为何接连几天闷闷不乐?”
宗泽自己闷了几天,听大哥来问他,叹气说道:“东南王确实是有经天纬地之才。”
宗颖点点头,十分赞同,也坐到父亲身边,“从前父亲就说过,此人有治世之才,更兼东南王乃是前朝陈太师的学生,陈太师便是胸有丘壑之人,东南王殿下承其师之志,治下自然太平。”
宗泽又说道:“可他手下却多少有些良莠不齐。”
宗颖:“?”
“这……父亲为何这样说?”
“我本以为江东人才济济,可事实就算真的人才济济,这的官员也太年轻了。”
江东就像初出茅庐的年轻猛虎,整个官场都要比别地年轻化,有着别地诸侯没有的生机活力,但是就是这样,让人担心它会因莽撞而夭折。
“我已年迈,多年未有如此心境,前几日与义乌众官员议政,真有我早年意气风发之感。”
众人都知道江南是有基础的,地基已被打好,群臣群策群力,都往一个方向走,都想着法子如何才能让治下越来越好,这样的志气,多少年未有过了?
宗颖看了父亲一眼,说道:“可这也没法子,我想父亲是多虑了,像我们这一辈,虽然路走的少些,未必不能成事。”
宗泽还是不放心,叹道:“可惜那日明贤弟来咱们住处相见,我怕他前来劝我,并未见他,不然今日也能去信一封,问问时事。”
嗯?爷你不是说从此之后隐居山林,一心教宗家子孙读书吗?怎么又要问时事了?
宗颖疑惑,但还是宽慰道:“明大人和父亲多年好友了,不会将这点事记在心里的。”
宗泽又是一言未发,到了第二日早晨召集全家人到一块,说道:“世事变迁,日新月异,我辈也不能沉溺于往日国丧之痛了。
大宋亡国,天意如此,可百姓还要过生活,士人就有其任。
如今江南之主雄才伟略,乃一代明主,我为百姓计,愿随其共筑盛世,为生民立命。”
宗颖看着老父亲,露出“果然如此”
的表情;儿媳看着家翁总算是不再沉湎于悲伤,又有了精神,也露出微笑来,说道:“既然如此,家里可要搬到苏州府去?我见那苏州府有好学堂,可叫大哥去那上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