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皇帝开怀,一边的人自然也跟着捧场,说些“陛下洪福齐天。”
,“大宋国运昌盛”
之类的话。
赵佶一阵大笑过后,回头找寻,“张宝?”
张宝小步走上前来,赵佶吩咐道:“去到宫外找匠人来,今天晚上咱们宫中乐呵乐呵,一块儿看打铁花!”
张宝笑着应承,立即出宫办事了。
此次是潘邓攻下桐庐县,平息百姓暴乱之后写的奏书送到了御前。
赵佶又问了传信兵一些江南的事,那小兵是潘邓在梁山军中仔细挑选出来的机灵人,来这一路上已把话都想好了,面对圣上问询,自也是无话不答,一股脑地把睦州桐庐县如今是何情形说了出来。
着重说了当地百姓偏信白莲教,还有百姓给白莲军传递消息,又有百姓自发袭击官兵,方腊之害如虫蠹一般蚀空江南,百姓受其迷惑,一味反宋,若不是潘节度使铤而走险,用此猛药,怕江南百姓不归心矣。
潘邓所呈奏书之上也详细描述了村民如何袭击官兵,其悍不畏死,欲为白莲献身之态,叫人看了心底发凉。
赵佶叹息一声,和了潘卿家奏书,忽略心底不适,刻意不去想白莲教迷惑平民之事,而是问道:“如今桐庐已经攻下,你可知潘卿家何时去睦州城擒方腊?”
那小兵确实不知,“卑职并未听闻节度使之后有何打算。”
赵佶也就没有追问。
当晚宫内张灯结彩,宴请诸位文武高官,宴席过后,百官在宫前看了一场打铁花,只见星光璀璨,流落凡尘,不少人拍手叫好。
欢闹一直持续到深夜,直至夜深人静,赵佶一人独处之时,才止不住地想起白天被他刻意忽略的百姓信教一事。
越是刻意忽略,不去想他,就越忽略不了,一直在心头盘桓。
方腊造反,自立为帝一事,比起北方燕云十六州,更让赵佶如鲠在喉。
燕云地区是太祖遗传下来的问题,他若能收复燕云,是他有功,若收复不了也并无过。
可方腊造反,东南百姓纷纷响应,分明就是在打他的脸。
大宋偌大的领土,祖宗基业,如今却在他看不见的南方地界,有人公然造反,而后百姓却不反抗,反而追随叛军,一同反宋。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难道他不是天子吗?他不姓赵,不是皇帝吗?这些人生在他赵家领土之上,为何却要反自己的君父?是这些刁民心怀叵测,不知家国忠义,犯上作乱,还是他一家三代四帝并非正宗?
赵佶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
睦州城中。
街上已不复往日热闹,百姓步履匆匆,城西水井排拍了好长一队,队伍中每个人都拿着自家木桶,盆罐,双目往水井处遥望。
几个娘子打完了水,担着木桶往家走去,杨娘子愁容满面,“咱们见天的在这井里打水,水都浑了,我家小娃一天到晚嚷嚷着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城门……”
朱娘子点头,“是了,家里衣裳许久没洗了,担回去的这点水还不够吃喝,唉,如今这年月怎这不太平,我现在就想出城好好挑个几回清水回来,把我家水缸装满了……”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妪说道:“你两个还想开城门呢?不想活了,外边儿都是士兵,真叫他们进来,有咱们好受的!”
杨娘子满腹的牢骚憋屈,无处发泄,“外面有大军怎么了?那都是大宋官兵,咱们不也是大宋子民?他们还能杀了咱们不成?”
那二人听了连忙岔开话,“哎哟,二娘你可小声点……”
“说什么大宋子民的,休要叫白莲教听见……”
杨娘子心里实在憋屈,哭了起来,一边挑着扁担,一边空出手来擦眼睛。
她是土生土长的睦州人,从小家贫,人却有几分姿色,待嫁之时被睦州富户俞大官人看中,她便进到他家去做了个填房,日子不愁吃穿。
方腊造反之后,看中了俞大官人家宅子,不由分说抢占了做皇宫,将大官人杀害,带着白莲军住了进去。
自己和另外几个俞官人妻妾也都变成了方腊的填房,后来方腊称了皇帝,也给她几人封了妃嫔。
可不知怎的,前两天方腊却把她几人放还家中,只留下他自己的发妻淑贤皇后。
两人看杨娘子哭得伤心,都纷纷劝慰,那老妪说道:“如今世道乱得很,什么遭瘟事没有?娘子也莫要再伤心,你这般标致模样,又青春年少,若想再嫁人,不说再走一家,两家也走得!
何必哭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