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那保正一一答了,又说道:“方天定大军大肆抢劫,如今个人家中都没余粮,能否叫府城发些粮食下来?还有下轮要播种,人们手中也没青苗钱。”
潘邓于是又与保正仔细商谈了救助钱款,救济粮和青苗钱,一直到日头当空,暴晒大地,这才从保证家里出来,又马不停蹄地带人赶向下几个村县。
一路之上,几天之间,死去的村民给予棺椁安葬;毁坏的房屋杭州府承诺给免费用水泥修缮;青苗钱减免利钱;乡间空余出的土地,节度使与通判官二人又当机立断,判明继承,免去纠纷。
一番举措下来,安抚了周边各县,潘邓又与各间保正声明道:“若有难事随时来杭州府,府中有人生计困难,也来杭州,过些时日,杭州府要在周边建工坊,家中没了田产的便去上工,总有活路。”
待到几日之后二人返程,已见田间有忙碌的身影。
百姓既已恢复生产,杭州便已算走向正轨,潘邓也能放下心来。
林通判看着百姓在田间忙碌,也觉心里踏实,呵呵笑道:“我从前听说潘大人虽没考过功名,却是天生手段高明,管得了百姓的,从前还不信,这几日一见果然名副其实。”
先是神兵天降拯救杭州府,而后短短十多天就各种举措安定州府及周边各县,简直与他老师一样,是个武能上马,文能安邦的奇人!
潘邓说道:“左右这几种法子,不过拾人牙慧罢了,老师曾经著过一书,名为《治平杂录》,我看之后颇受启示,便是没读过书,也会做三分官了。”
林崟岌点点头,“我在兄长案上也见过大人说的这本书,太师所著《治平杂录》实乃治世之宝典也,其剖析事理,鞭辟入里,既有治国安邦之大计,亦有修身齐家之小事,桩桩件件,令人获益匪浅……说起来我比陈太师还早入朝十年,却依旧做这一府通判,着实相形见绌。”
潘邓听他提到兄长,想到其兄林平原乃是师祖范稹故交,最终在元佑事发之后,一个顺势而为隐居乡里,一个逆流而上最终被海浪掀翻,不由得几分感慨,说道:“我早年听一智者所说,天下唯一种人真英雄,乃是洞察世事,依旧投身苍生,林通判乃真英雄,老师也与我提起过,怎会有相形见绌之说。”
林崟岌倒没成想陈太师还记得他,又琢磨片刻潘大人刚刚所说之语,哈哈笑道:“又有新句矣!”
回去就用来怼他家兄长!
第165章行军睦洲
待到潘邓与林通判二人回到杭州城,短短几日过去,城北新厂房已建了半截了,这种势头,说是拔地而起都不为过,杭州城居民这些天没事的都往城北跑,看他们打润州来的一群人在平地和水泥垒砖块建房子。
“从前也没听说润州有这么好的工匠,你看这墙垒的,一溜齐!
昨天晌午我来看,只垒了一面到脚那么高,今天都能看出他这一共几间屋了,真快呀……”
“我在这看了有几天了,他们连砖块都自己烧,肯定比别处便宜,等我家再建房,我就找他们建。”
“按理来说润州离这也不远,这么好的工匠竟然不出名……”
“吓!
润州还不远,润州都是北方了!”
“没见识的,润州哪里是北方?在扬子江以南呢!”
杭州府百姓没事的三五成群到北门边茶馆二楼,从上到下看着工匠们建房子,“重大,你不是说近日里没活做,我昨日看了,他们也招人,咱两个搬砖去。”
重大翻了个白眼,“搬砖多累?我们坊里东家前几日说了,过两天就开工,我还去糊扇子,见天坐着。”
然后又看向对面人,“你也别去搬砖了,你看他们润州来的还要背井离乡到咱们这盖房子,你要去他们那做泥瓦,到时候肯定要到处走,咱们就在家呆着多好,你要没处上工,我跟我们东家说说,上我们那儿去。”
那人颇为诧异,“不是说你们东家没钱了,工坊要倒吗?”
重大仔细想了想,也挠了挠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听说是找官府借钱,好歹是能开下去……”
*
潘邓早在杭州城解困第二天就有令,民间工坊要恢复生产而没有本钱的,可向官府申请贷款减税。
这些时日杭州府衙里,刘珩就带着几个文书忙这些事,来的商户虽都是些小户,有制扇,做酱,绣坊,做藤椅,缫丝的,炒茶的,但也能为府里多提供些上工的岗位。
杭州城小工坊甚多,城内居民多数是没有家业,靠给人做工生活,只要把这些小工坊盘活,就不愁府内百姓没有生计。
并且杭州一带水路发达,茶园多,丝织业繁荣,是附近几地的丝织品交易中心,余杭、绍兴等地的丝织品多数都运往杭州之后再辗转卖往全国各地,因此只要杭州城解除围困,来来往往的人多了,便能日渐繁盛起来。
明瀚海向李大官人询问工坊招工的情况,李大官人说道:“城郭户来上工的少,辖下村县来上工的多。”
二人也是一早在东平府相识,明翰海笑着说道:“有劳你来杭州府建工坊,我这周边也有白石白土矿,往常年月开采不多,正好你这水泥厂开在杭州府北周,消耗多了,矿产也要多采些。”
李大官人却说道:“我开这水泥厂也只是便宜之计,乃是应潘东家所说,提供些‘临时上工岗位’,叫杭州挺过这一段,往后等杭州城恢复了,我也得叫我的人回润州了。”
明瀚海睁大眼睛,“这怎么能行?”
眼见着是个能解决乡镇流民就业问题的缴税大户,怎么能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明瀚海喝了口茶,娓娓道来:“李大官人有所不知,从前江南饱受花石纲之苦,杭州虽离江宁府甚远,却也深受其害。
这些年间朝廷征役夫运送花石纲,不顾百姓生产,致使民怨沸腾。
我上任后视察村县,见道路破败泥泞,已许久没有修缮,便有意修缮府下村县道路,却哪还敢再征民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