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徐观听了,将棋子滑回棋篓里,说道:“太子优柔寡断,反复无常,性格怯懦,并无能君之象,可殿下也与其父不同,其内心刚直,疾恶如仇,若能听从劝谏,也能做个守成之君。”
陈文昭听他一言,说道:“你这些日子走动的多,我还当你改变主意了,原来还是看重太子。”
其实摆在天下士大夫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要么投身入宦海,辅佐君王;要么隐身而退,以待新君。
他师兄弟二人只是踏上了不同的路。
徐观听了他的话,面上的表情柔和起来,嘴角也微微带笑,“师兄太粗略些,你那小徒弟一个人在外面,有什么风吹雨淋都不知晓,我稍微走动,只想求个外放,与你照看同门师侄呢。”
陈文昭这才明白,为了自己,师弟竟如此煞费苦心!
他听了这话也便放心,看来以后若是自己失势,他这好师弟也能照看一二了。
*
北风凛冽,寒气袭人,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东平府街市上却依旧热闹,小经济挑着扁担,披着蓑衣,走街串巷;街边的小摊贩支了棚子,大锅上氤氲白气,飘出阵阵油香。
路上行人说笑,又有孩童打闹,茶馆中也热闹一片,现如今东平府已经挥去了被山贼恐吓的阴霾,一切都正常运行,那停了两年的蹴鞠联赛,也预计在明年再次召开。
这大大安定了东平府百姓的心,又有球赛看了,那不就是东平府又安定了吗!
一些闲了两年的手艺人又开始忙碌起来,有些专门扎牌子扎彩带的,已在家中连夜做手艺,囤起货来;卖吃食,饮子的,也都把储备的盆盆碗碗都拾掇起来;每年都要租赁房屋的城郭户,乡村户,都筹划着打扫庭院,建栏圈马;要养鸡的,今年多抓了些鸡苗,就连那种茄瓢的都比往年要多上许多。
城中一片喜气洋洋,此时已临近新年,潘邓得了空闲,去慈幼局看望。
他只带着武松,驾了一匹马车到了慈幼局门口,郑婶子见了府尹,真是热泪盈眶。
胡豆现在已经是个十二岁的大孩子了,依旧如往常一般指挥着小孩子从马车上搬下来一筐筐的食材、米面,见了府尹大人就叫小豆丁一起行礼,恭敬问好。
潘邓又见这个小孩,看他身量抽条,笑道:“胡豆长高了许多。”
胡豆没想到府尹大人还记得他的名字,又行了一个礼。
郑婶子催促小孩们去读书,与平娘子二人把潘大尹迎进屋内,坐到炕上。
年纪稍微大点的孩子都跟着先生读书,那些年纪小的,也都被大孩子管束起来,并没满屋乱窜。
郑婶子去小学堂看着那些读书的孩子,从后边走过去,捞起一个来抱回屋里,对府尹说道:“大人可还记得这个小猴子?”
潘邓看过去,与那小豆丁大眼瞪小眼,想了半晌,摇了摇头。
“大人还给他取了名字呢,这是小阿朔!
咱们慈幼局刚建成那年冬天,来到咱们院里的,现在四岁了,可皮实了!”
小阿朔摆摆小手,蹬蹬小脚,从郑娘子手中跳下来,看着潘邓,眼睛里充满好奇。
潘邓想起来当年被扔在慈幼局门口的小孩,浑身紫紫红红的,像个刚破壳的小鸟,只有一只皮鞠那样大,谁能想到长成如今这副的样子,眼睛灵动,脸蛋肉鼓鼓,身上穿着的棉布衣裳也被洗得发白,一看就知养得不错,潘邓笑了笑,摸摸他的头。
那小孩看了潘邓,也不闹,乖顺地爬到炕上,坐在郑孃孃和俊官人之间。
潘邓问道:“如今孩子们都读书识字,院里银钱可够?”
郑婶子连忙说道:“够的够的,他们几十个小孩能吃用多少?府尹仁德,咱们上届陈大尹也是厚德之人,全府都上行下效,有样学样的,还能不够?”
郑婶子细细数来:“……这东平府的大户都是和善人,时不时的就来送米送面,有几户按月给送,月月不落;那纺织坊的冯掌柜,每季都送布料;还有的商户,送些笔纸,用具;赶上个上元中秋,都有大户人家来接济银钱,您说还有什么要咱们院里自己花钱的?就前两年给他们打桌椅,花了一笔钱,咱们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个钱。”
潘邓点头,“我看着屋里就十几个,那些去哪儿了?”
平娘子说道:“那些有的想学手艺的,都叫他们出去学了,等晚上回来住。”
潘邓闻言又去在学堂后听了会儿讲课,见如今所学的都是些千字文,教小孩写字,又觉得一个老师太少了些,吩咐道:“给他们课程时间都改一改,我再请些夫子来,除了识字,也要会算术。”
再叫卫三郎时不时来这里教授一些自然物理知识,从小就要打下基础,日后才有创新精神。
彭婶子与平娘子二人连连称是,小阿朔听了这话则如遭雷击,他现在每天要上好多课,有些还听不懂,好困好累,如今又要上新的课了!
潘邓见这个小孩睁大眼睛,张着嘴的样子颇有些可爱,摸摸他的头毛问道:“小阿朔以后要做什么?是和院里的兄弟一起读书,还是要出去学手艺?”
小阿朔本来想再过两年就出去学手艺的,听说外面可好了,不像在院子里读书,每天都要看大字。
而且学了手艺还能赚钱,到时候他就能自己养活自己了,还能养活别人。
可是他看着面前的大人,不知道怎么的,脱口而出的是:“阿朔要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