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随即,两人骑着自行车和朝此行的目的地甘水沟村驶去。
那里也是董刚姑父杨全友的老家。
董刚去年为了躲避麻烦,曾在甘水沟村住过一段时间,对村里情况比较熟悉。
甘水沟村生活条件比罐子村要好很多,人家一年粮食能够分足三百六十斤,年终决算一个工分能值八毛多。
另外背靠大山,社员家一年四季不缺柴禾。
甚至村里还组建有狩猎队,依靠打猎挣工分。
刚来到甘水沟村外围,王满银就惊到了。
这里的窑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并非像罐子村那种直接挖的土窑,大部分是平地砌起的砖窑石窑,还有部分属于接口窑。
窑面看起来齐齐整整,给人一种明亮美观的感觉。
不少窑洞前晾晒着玉米皮辫子,应该也是给编织厂供货的。
想想也对,董刚的姑父杨全友既然在编织厂担任负责人,肯定不会忘记给村里找活做。
当然真正让王满银惊到的是,绝大部分窑洞墙面上都写着一行行文字。
他最初以为是标语,等走到后才看清楚是一首首诗。
“怎么样,满银,被震到了。
我刚来的时候,也吓一跳。
甘水沟村的驻队干事很有想法,去年在村里搞过赛诗会,还上过报纸。
光去年一年,整个村子就写了一千多首诗,平均每个人三首诗,厉害吧?”
“确实挺厉害,”
王满银点点头,仔细阅读窑面上用石灰和油漆写成的诗。
今年粮食堆成山,我站山头入云端。
撕块云彩擦擦汗,凑近太阳点袋烟。
嗯,通俗易懂。
短短几句,王满银从中体会出农民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下一首同样很通俗:“XX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
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
还有一首描写《大水塘》:“村口有口大水塘,它为全村人照相。
一年三百六十张,张张都有老队长。”
在村里,两人见到一个生产队长。
对方和董刚很熟,听他说明来意,立刻开口道:“你们来的正好,这几天山里跑出来一群野猪,晚上连吃带拱,把村后沟里那片红薯地拱的不像样子。
狩猎队上午刚进山找……你们要想去的话,我派个人带着……”
“三叔,那可太好了!”
董刚连连点头。
打不到老虎,打两头野猪也可以。
当然,他心里很明白,人家之所以这么热情,自然是看在姑父的面子上。
“那行,你们等着,我拿红纸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