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梁上,遥望着东方……」
诗写得不错,不过从赵干事嘴里念出来咋听都别扭,就好像故意来恶心大家的。
王满银感觉牙齿直发麻,刚搬起的石头差点脱手。
旁边的王延强也撇了撇嘴,低声道:「这个白鸡屎,净整这些毬没用的。
刚才哑炮就应该让他排……」
黄土高原的农作物种植和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一般两年三熟。
收了麦子、豌豆、油菜后,再种上糜子、荞面、玉米等秋季农作物。
所以有俗语叫「糜黄种麦,麦黄种糜」。
另外,一般生产队还会预留些春地。
等天气暖和的时候,种上豆类、红薯、洋芋什么的。
罐子村二队有五十几户,男女劳力一百多口。
现在春耕备播已经开始,除了工地上留有几十号人外,剩余劳力都被派到农田里忙乎。
所以二队现在几乎看不到闲人,倒让赵建海的行为显得特别耀眼。
他富有感情的一首诗读完,大家该干啥干啥,一个鼓掌的都没有。
赵建海讪讪放下纸,又装模作样找王连顺问了几句工程的问题,才灰溜溜离开。
两车石头卸完,差不多也到吃饭的时间。
王寿长早带着村里几个婆姨,挑着荆条筐和木桶来到工地上。
中午洋芋炖大雁,外加玉米窝窝。
一只大雁剁吧剁吧最多六七肉,工地几十号人,一个人能分几块已经相当不错了。
倒是玉米窝窝管够……王连顺安排了四个妇女从早上就开始忙乎,足足蒸了五大荆条筐。
王满银采了半天石头,早饥肠咕咕了。
等盛好了饭菜,他用筷子串了四个玉米窝窝,一屁股坐在黄土地上吃起来。
夹了一块大雁肉放嘴里,齁咸!
这其中自然有他的功劳。
没办法,王满银第一次做风干大雁,没什么经验。
害怕把肉做坏,只能往里边多加盐。
不过大家干的都是体力活,吃咸点也好,不然没有劲。
下午休息一个小时,王延强又带着几人去村后放炮炸石。
这次没出现啥意外,六个雷管全部响了。
***
早上王满银刚到工地,正准备找王延强报道呢,就被王连顺给叫到旁边。
「满银,我找知青们借了几张肉票。
你在供销社认识人,能不能给咱们二队整点肉。
就剩一个大雁了,明天最多能吃一天。
」
这年头,如果没有关系,拿着肉票也不一定能买得到肉。
除了逢年过节外,食品站一般每天杀一头猪。
现在人们养猪舍不得喂饲料,猪都比较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