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祝仁身上,看他如何回应这个几乎是所有治学者都会产生的疑问。
祝仁对王教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赏的微笑:“王教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也非常关键。
它正好触及了我这个理论需要进一步阐明的地方。”
他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先承认了王教授观点中的合理性。
“您说得没错,《红楼梦》在【四大名着】中确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它的前八十回,体现了曹雪芹先生无与伦比的个人天才和独创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从这个角度看,它无疑是四部作品中最接近【作者文学】的一部。”
听到祝仁首先肯定了曹雪芹的地位,王教授和台下许多学者都微微颔首。
“但是,”
祝仁的语气随之一转,眼神变得更加深邃,“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我们今天读到的通行本《红楼梦》,也并非曹雪芹先生笔下的原貌。
高鹗的续书,虽然在艺术水准上备受争议,但它确确实实参与了对这部作品的【再创作】,并最终与前八十回一起,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120回通行本。
这个【续写】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原有ip的二度开发,它让一个原本残缺的故事得以完整,从而更广泛地流传,这本身就是【集体创作】的一部分。”
“更深层次地看,”
祝仁继续深入,“曹雪芹先生的创作,也并非空中楼阁。
他是在自己家族由盛转衰的真实经历,以及清代贵族社会的文化土壤上,进行艺术提炼和升华。
他的故事,本身就吸收了大量的【集体记忆】和【时代素材】,这些素材本身,就是一种广义上的【集体智慧】。”
“甚至,”
祝仁提高了音量,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在它成书之后,其流传和解读的过程,也充满了【集体再创作】的意味。
从脂砚斋的评点,到后来红学的诞生,无数读者、评点家、研究者,都在不断地为这个【红楼宇宙】添砖加瓦,赋予它新的意义和解读,甚至考据出一个庞大的索隐体系。
这不正是【超级ip】最具活力的体现吗?一部作品,能引发后世数百年的研究、讨论、再创作,它的价值和意义早已超越了作者最初的设定,成为了一个开放的、不断生长的文化共同体。”
“所以,”
祝仁最后总结道,“我将其归入这个范畴,并非要抹杀曹公的伟大,而是想强调,即便是《红楼梦》这样一部个人色彩极强的作品,其最终成为不朽经典的过程,也离不开后续的流传、续写、评点和研究,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了【集体智慧】的凝结。
从这个角度看,它依然符合我所说的【超级ip】的特征,谢谢王教授。”
话音落下,王谦教授愣住了,随即,他心悦诚服地鼓起了掌,对着祝仁郑重地点了点头。
问答环节的时间很快过去,在马校长宣布讲座正式结束后,全场再次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年轻的客座教授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