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大厅里瞬间安静,余成武的声音带着焦虑:“要不要推迟返回?重新发射一块防热瓦需要10天,会错过最佳返回窗口。”
吴浩却盯着屏幕上的裂纹图像,手指在触控屏上勾勒裂纹走向:“裂纹没有贯穿防热瓦,只是表层损伤。
让机械臂携带高温密封胶,对裂纹进行在轨修复??这种密封胶能承受2000℃高温,固化后强度与防热瓦相当,之前
地面测试过,修复效果能满足返回要求。”
机械臂操作工程师立刻调出密封胶的使用手册,调整机械臂的姿态??机械臂的末端执行器夹着一支细长的密封胶管,需在毫米级精度下将胶注入裂纹。
“机械臂定位完成,距离裂纹0.5厘米,准备注胶!"
屏幕上,透明的密封胶缓慢注入裂纹,随后机械臂末端的加热片启动,将温度升至80℃,加速密封胶固化。
20分钟后,修复完成,机械臂再次用摄像头确认??裂纹已被完全覆盖,表面平整,与周围防热瓦无缝衔接。
“修
复成功!防热瓦完整性恢复100%!”
返回准备的同时,生物监测岗位也在密切关注猕猴对返回舱的适应情况。
驻留第75天,返回舱的舱门首次开启,“星尘”
和“云絮”
被引导进入舱内熟悉环境。
主屏幕上,“星尘”
好奇地围着返回舱的座椅转圈,用爪子扒拉着安
全带;“云絮”
则坐在舱壁的软垫上,盯着顶部的供氧面罩,时不时用鼻子嗅一嗅。
“返回舱内的温湿度已调整至与生活舱一致,氧气浓度21%,模拟地球环境。”
生物监测工程师汇报,“猕猴心率稳定,没有出现应激反应,‘星尘甚至在座椅上打了个盹,说明它们对新环境适应良好。”
吴浩看着屏幕上悠闲的猕猴,走到返回轨道计算岗位,查看返回舱的轨道参数。
“返回窗口定在驻留第80天凌晨3点,此时地球与月球的相对位置最佳,返回舱进入大气层的角度为5.2°,偏差不能超过0.1°,否则会要么错过
大气层,要么坠入大气层烧毁。”
轨道工程师调出模拟动画??返回舱从环月轨道出发,经过地转移轨道,最终以精准的角度切入地球大气层,在内蒙古着陆场着陆。
“着陆场的准备情况怎么样?”
吴浩问道。
“内蒙古着陆场已完成场地清理,配备了3架搜救直升机、10辆搜救车,还有医疗团队随时待命,能在返回舱着陆后15分钟内抵达现场。”
余成武递上着陆场的准备报告,“返回舱内还装有定位信标和应急物资,确保猕猴着陆
后能得到及时照料。”
驻留第79天,也就是返回前一天,指挥大厅举行了最后的任务部署会。
吴浩站在主屏幕前,身后是返回流程的时间轴:“明天0点,猕猴进入返回舱,关闭舱门;1点,返回舱与科考站分离,启动推进器进入地转移轨道;3
点,调整返回角度,准备进入大气层;10点,着陆场搜救团队待命;12点,预计着陆。
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不仅关系到两只猕猴的安全,更关系到未来载人返回任务的成败。”
会议结束时,已是深夜,指挥大厅里依旧灯火通明。
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检查返回舱的推进系统,有的在核对着陆场的气象数据,有的在最后一次确认猕猴的生理指标。
吴浩走到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仿佛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