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他捻起一片沾着露水的草叶,“在戈壁滩上种活这些,可比搞电磁炮难多了。”
“前五年光种草就死了三茬。”
吴浩望着远处正在修剪草坪的无人机械臂,语气里带着感慨,“最初从内地运草籽,种下去就被风沙埋了。
后来我们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了本地的碱茅,让它根系能在含盐量2%的土壤里扎牢,还
能分泌有机酸改良土壤。
现在这片草皮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已经从0.3%提到了2.1%。”
周院士蹲下身,手指插入草坪下的土壤,捻起一小撮褐色的团粒结构:“是蚯蚓粪改良技术?我在农业科学院见过类似研究,没想到你们用到了戈壁上。”
“您眼力真好。”
吴浩笑着点头,“我们在草皮下埋了五十公里的智能灌溉管,每米都有土壤传感器,能测湿度、盐分和有机质。
系统会根据数据自动调节水量,比如沙棘树周围的灌水量就比草坪少40%。
更妙的是这些蚯蚓,
是我们从X]农科院引进的耐盐碱品种,它们的粪便能让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比任何化肥都管用。”
摆渡车继续前行,穿过防护林后,一片整齐的温室大棚出现在视野里。
透明的穹顶下,无土栽培的蔬菜绿意盎然,机械臂正在自动采摘成熟的番茄,传送带将果实送向包装区。
几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在观察水培系统的参
数,神情专注。
“这是我们的智能农场,”
吴浩介绍道,“基地上万名员工的新鲜蔬菜全靠这里供应。
用的是鱼菜共生系统,鱼缸里的水经过硝化处理,变成蔬菜的营养液,蔬菜净化后的水再流回鱼缸,形成闭环。
每平方米的产量是传统种植
的8倍,还不用打农药。”
一位来自农业农村部的专家推开车门,快步走到大棚边,看着传感器实时监测的PH值和溶解氧数据:“水温控制在22℃,溶解氧6.8毫克升,这参数比我们示范基地的还精准。
你们用的什么算法?”
“是基于强化学习的自适应系统。”
吴浩调出后台数据,“它会记住每种作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规律,比如夏季番茄最适合的EC值是2.8,到了秋季会自动调到3.2。
去年冬天寒潮,系统提前48小时就增加了保温层功率,没让
任何一株菜受冻。”
张副总拿起一颗刚采摘的圣女果,咬开时汁水溅在指尖:“甜度比超市买的高多了。”
“因为我们用了光谱调控技术,”
吴浩指着大棚顶部的LED灯,“这些灯能模拟不同时段的太阳光,比如上午用660纳米的红光促进光合作用,下午用450纳米的蓝光增加糖分积累。
这颗番茄的糖度能达到12.5,普通种植也就
8左右。
’
离开智能农场,摆渡车驶入一片被铁丝网围住的区域。
里面矗立着数十座银色的球形建筑,像是落在戈壁上的巨型水珠。
每座球体表面都布满了传感器,天线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光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