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太原城是7月3日,西华的地方部队,才全面接管的。
4野的主力部队,根本没有进太原,有大约9个师,在监管各地晋军整编复员,以及协助地方部队全面接管山西地方。
而大部队,都已经向着山西河北省境开拔,在地方部队接管太原的同时,他们大部都已经抵达了两省边境,开始准备随时对河北的进攻。
西华的这两个大动作,是因为自身已经基本完成战备,一直以来,西华所以的战备,都是以1937年7月前为倒计时的。
准备既然完成,西华当然不会傻傻地等着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实际上,按照中央军委的分析,日本扩军的动作虽然很大,但到目前并未全部完成,立即展开行动,可以打乱日军的步骤,让他们在准备还不充分的情况下,被迫与西华决战。
实际上,西华就是想按原计划在7月发动,至于日寇还会不会按时发动卢沟桥七七事变,已经无足轻重。
如果在这个时刻,找一个全中国最焦虑最愁苦的人,那么29军的主人宋哲元必然榜上有名。
被西华和日本两头巨兽、挤在平津一隅的滋味太难受了。
他的最高理想,当然是能维护自己对平津两地的统治,现在看来,这个希望越来越小。
为了这个理想,他最近是不停地奔走,也派了代表团去西华,恳请西华放29军一马,但是西华除了要求他坚定抗日的决心外,并没有给他明显的答复。
而且按照代表团私下向他汇报的,西华对于他不停地与日军磋商,以及前期启用大量亲日派人士,是非常不满的。
周恩来还专门让代表团给他带了一句话“是民族英雄还是汉奸叛徒,在宋将军的一念之间。”
这让他时常感到脖子背后的凉风。
但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最近他犹犹豫豫,既不敢面对日军的强势过于表现出敌意,又不愿意完全投降西华,失去自己和29军的独立地位和在平津的利益。
进退维谷,就是他眼前的处境。
这种苟且偷安,日子并不好过,可以说是一日三惊,日军那面,随着在河北兵力的不断增强,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已经是公开逼迫他投降的态度,日军公然告诉他,日军开始在河北和热河,部署几十个师团,对于29军完全是泰山压顶,宋君必须做出明智抉择!
投向大日本帝国!
汉奸他是不会做的,自己终究是个中国人,但是自己的私心,看样子很难满足了。
西华也已经不耐烦了,6月底西华大举进攻察南,察哈尔主席刘如明向他请示,表示143师完全不可能是西华的对手,无谓让士兵在内战中流血,他最后也只能同意被缴械,他知道这也算是西华对29军的最后警告了。
宋哲元反复地阅读着西华给他的最后来信,要求他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要丢失了自己的民族气节,按照西华的情报,日军大概率会在7月初发动对平津的攻击,西华当下进攻察哈尔,就是为此在准备。
在西华军组织起对平津的进攻前,希望他率领29军,尽量抵抗日军的进攻,尽量保全平津的元气。
凡我国军人,可以牺牲在为国而战的国战中,但不可贪生怕死,从而贻笑千年,为后人所耻。
他终于下了决心,立即召开军事会议,重新部署对日军的全面防务!
华北驻屯军这些日军最激进最骄狂的军官,面对西华的大动作,确实忍不下去了,他们认为10月进攻的计划太滞后了,这会让西华在察哈尔和山西等前线站稳脚跟,为皇军后继的进攻带来非常大的阻碍。
10月计划是僵硬的,而现实变化很快,不能枯守僵化的计划。
总而言之,就是西华已经行动了,皇军只能提前与之作战,否则后继问题很大,10月计划已经不现实了。
现在华北的日军,已经达到了25个师团、超过70万人的规模,其中在河北的就有40多万,在热河有接近30万。
如此大军,击败西华不在话下,何必等待剩余的20个师团?而且主力均已抵达,剩余的20个师团几乎都是补充师团,是编号20以后的三等师团,根本不影响皇军的战力。
但是他们向大本营的请求被驳回,石原莞尔就差指着他们的鼻子骂“一群马鹿”
了,他娘的确实日军主力人都到齐了,可是军备武器和弹药没那么快啊,到10月份能够按照编制配齐就不错了,忍耐3个月有那么困难吗?山西和察哈尔丢给西华,确实增加了西华的回旋余地,但并没有改变日军进攻的战略态势呀?一群马鹿在着急什么呢?真把西华看成是渣渣了?狂妄自大!
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等人,并不服气参谋本部的判断。
他们认为,已经抵达的25个师团,基本的武器和弹药还是有的,只不过还缺乏一些重武器,以及更充足的弹药而已。
按照皇军过去的经验,现在的弹药虽少,但并没有到影响作战的程度,而且如果打垮29军,还可以从敌人那里获得补充,对于迎战西华军就更有把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