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首先是绥远西华主力部队,突然越过察哈尔省境“剿匪”
,公开宣布在两省边境察哈尔境内的商都县、盘踞的原绥远匪徒王英,在日本人支持下组建所谓“大汉民军”
,实际上仍然是匪徒,不时骚扰绥远,于是出兵剿灭,仅在一天的时间内,一个师的兵力就包围了商都,在短促的战斗后,王英被击毙,而其汇集各地土匪6000多人的部队,也被全部歼灭。
对于这些罪大恶极、丧尽人性的土匪,李思华要求不留俘虏。
同时,在察哈尔北部出现了一只“察哈尔人民抗日军”
,实际上就是由特种2师田君实部以及部分地方部队组成的联军,就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这只军队横扫察北,本来此地日军很少,主要就是伪军,而前期伪军首领李守信、殷汝耕等,接连在西华“抗日锄奸队”
的刺杀之下毙命,这些伪军政权因此散乱不堪,彼此争权夺利,地方乱成了一锅粥,当然无法对联军形成抵抗之力。
察北很快成立了“察北人民自治政府”
,实际上就是西华的一部分了。
这吸引了全国乃至日本的目光,西华要占领整个察哈尔了吗?在察南和察东的日伪军,包括29军在张家口等地的驻军,都惴惴不安。
“察哈尔人民抗日军”
一直横扫到了接近沽源的地方才停下,而到这里几乎已经与伪满洲国军形成了两军对垒的局面了。
实际上,占领察北后,西华部队的最紧急任务是两个,第一个是肃清土匪,这里的土匪简直是老鼠成灾,到处都是一串一串。
第二个就是在沽源附近,紧急修筑一个中转机场,能够加油的那一种,以使得空军可以执行特殊任务。
一个中转机场以空前的速度开始修筑,仅仅十天左右,就可以临时使用了,其实主要就是两条非常长的宽阔跑道,一个小油库、加油设备、一组维修班,以及接引飞机降落和起飞的简单设施。
空军的一队人马,立即接管了这个机场,而周边,则由地方部队守卫保护。
1936年的12月31日傍晚,周围10公里之内,从下午开始就已经警戒,没有人可以进入机场的范围。
空中传来轰鸣声,一架接一架的大飞机开始降落,在塔台观察的田君实,新潮澎湃,他很激动,这就是西华的首批大型轰炸机——B-17空中堡垒!
这一批12架B-17,还属于美国原产的。
这批飞机能够进口到西华,很是费了一部分周折的。
本来罗斯福政府觉得这种属于“国之重器”
,不愿意出口,不过波音公司最后还是游说成功,本来这就是安华参与联合研制的,他们拥有一切的技术资料,而且也在西华建设生产线,技术已经交底,根本没有丝毫的继续保密价值。
不让波音出口这批飞机,不就是让波音白白损失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批B-17才得以出口到西华,而西华空军,早已在波音的帮助下,在美国训练了这一批轰炸机的机组成员。
实际上,这批飞机也无法直接飞过太平洋,是拆成了部件,装船运到西华后重新组装调试的。
现在,就先使用在了日军的头上!
到了1937年1月1日的凌晨3点,完成加油和检查的12架轰炸机,带着西华的怒火,朝着东北辽宁飞去。
每架飞机载弹8吨,总共96吨弹药,等待着倾泻!
这是西华政府和军队给全国人民的新年礼物!
也是西华给日寇的“新年礼物”
!
B-17的最大航程,大约是3000公里,而从沽源机场到沈阳的直线距离,则是不到800公里。
按照B-17每小时273公里的时速,要飞行3个小时抵达,预算了2个小时之内充足的轰炸时间,可以仔细寻找目标,然后才飞回沽源加油,最后再飞回关中基地。
使用B-17轰炸,并不仅仅因为它的航程远,载弹量大。
关键它有一个此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飞行在战斗机够不着的万米高空,这个时代日本的战斗机,都是为了在3000~4000米的“中空”
战斗而设计的,根本够不着高空飞翔的B-17轰炸机,要到二战后期,才能有高空战斗机。
西华的这批轰炸机,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诺顿轰炸瞄准具,其精度可以达到从6400米的高度,击中100英尺(30米)的圆圈!
它由瞄准具和陀螺稳定仪两部分组成,实际上已经称得上是早期的机械式计算机。
虽然它的体型不大,但是由2000多个精密零部件组成,包含大量齿轮和轴承轴承,这些机械式设备利用电池和电动马达进行驱动,飞行员通过调整输入盘,输入空速和风速作为参数,标准仪自动计算出飞机的地速(天上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并根据风向、航向、偏航角等数据,测算出最佳投弹时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