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华北驻屯军是在列强逼迫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在1901年设立的,在早年,日军的注意力主要在侵略东北方向,所以直到“九一八”
事变前的1930年,华北驻屯军的全军兵力仅897人,此后因为日本对华关系恶化,人数开始逐步增加,然而直到1936年2月末,也不过2000余人。
但是最近的几个月就不一样了,先是在4月份,广田内阁会议决定向天津增兵六千人,使得华北驻屯军的兵力达到八千多人,并改称为“支那驻屯军”
。
但是这样的兵力相对于西华,自然构不成威胁,于是到了9月,华北驻屯军已经急剧扩张到了3万人。
田代这个原来第一师师团长,现在作为“支那驻屯军”
的中将衔司令,终于大权在握。
9月15日,他的驻屯军司令部,制定出了在华北作战和“实施占领地区统治”
的具体方案——《昭和十一年度华北占领地区统治计划书》,并上报给陆军省。
提出要在每个地方设立临时治安维持会,逐渐将其扩充为地方政权。
可以说,正是从华北驻屯军扩军开始,日本的全面侵华,启动了。
此时田代的手上,已经有两个师团加上一个混成旅团,在他看来,给他的两个师团还非常稚嫩,都是由于西华的威胁而国内在最近扩军新建的,比较可靠的是另外的一个混成旅团,包括两个联队,这里面的士兵是从日本国内第一、三、五、六、七、八、十、十四等8个师团中抽调的,主体算得上精兵。
这种背景,正是田代如此重视训练的缘故。
按照他的安排,新兵派至华北驻屯各地后,按驻屯军的年度教育计划,经过阶段训练后开始实战演习,士兵的训练内容,既要求熟悉驻地一带的地势地貌,也要求掌握在当地进行夜战的技术。
日军频繁的训练和演习,引起了民国的高度重视,甚至是民间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对于日军接下来可能的侵略,忧心忡忡,不过田代对于国民政府极之蔑视,根本不屑一顾,对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复抗议,于他而言不过是耳边风。
作为一个日本的“中国通”
,这些家伙的虚张声势,他还能不清楚吗?
单单是最近《申报》的统计,日军华北驻屯军各支部队,在1936年6~9月期间,在平津一带进行了大小演习,达59次之多,其中演习内容包括巷战、模拟对抗战、野战、夜间战等。
这完全是备战的态势,如何不让民国尤其是华北各界忧心忡忡?最近国民党29军的宋哲元的压力,因此变得奇大。
田代要求各部队通过反复演练战术,以提高兵士在各种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例如驻丰台的第三大队在卢沟桥一带,演习就极为频繁,日军的解释是,当地“乃北宁线路所用沙砾地区,多属荒芜,只有适合荒芜地耕种的落花生等作物,因此夏期高粱繁茂时,便成为丰台驻屯部队唯一的演习场所。”
但民国有谁相信呢?
田代正是来丰台阅操的,部队入驻丰台还不久,他非常重视这里的部队军事训练。
要求按照日军1936年新式《步兵操典》达成高质量的训练,尤其要重视两点:
第一是步兵必须特别熟悉夜间行动,因而以白天重复如此演练为要。
其中夜间攻击,通过教育全期的反复训练,以期使其精到。
且步兵以熟悉利用黎明、薄暮为要。
第二是教练战斗,以尽可能追求与战场实际情况相近的地理环境、气象,演练各种战斗动作为必要。
教练的实施,因为会受到土地等其他的限制,故需应对巧妙,投入心血,必须留意实现教练之目的。
这样的训练,自然是追求未来对中国军进行突袭和夜袭,以精熟的战术,一举打垮29军宋哲元部。
对于田代来说,现在他视察中的训练,只不过是开胃菜,这是以中队训练为主的基础科目而已。
他计划在10月末,要进行华北驻屯军的首次秋操大演习,逐一模拟对卢沟桥一带发动的攻势作战及北平与通县间的攻防战。
而在1937年,还要进行夏季的第二期检阅以及秋季的第三期检阅。
当然,田代还要关心空军方面的准备,日军当前对空军的应用,其实考虑空中格斗的部分不算多,因为民国的空军太弱,对日军总体是构不成太大威胁的。
所以日军重视的是空中轰炸对国民党军队的摧毁效应,此时正在建设天津东局子、北仓、塘沽、北平南苑、北平丰台赵家村和通县六个机场,这当然也是为七七事变时的空中轰炸做好准备,而且开辟了五条航线,直通伪满洲国。
这些行动,其实与李思华前世历史上差不多,只是兵力的规模差不多是3倍了。
单单从日军的训练就知道,所谓卢沟桥七七事变,是因为一个日军参谋的独立暴走而发动的说法,有多么可笑。
日军早已演练过百次千次,而且是在整个华北驻屯军级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