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傅作义与邓宝山亲密拥抱,他在好友邓宝山的面前,没有掩饰自己的一脸疲倦。
这段时间他的压力极大,西华席卷西北4省,现在又进军绥远,很快就要兵临包头,让他实在是焦头烂额。
他虽然已经在绥远全省动员扩军,但他自己也知道,他的绥军,绝无可能是西华的对手。
早在西华翻越秦岭,与东北军和西北军大战的时候,作为一名有着敏锐军事嗅觉的军人,他已经开始担心其绥远的未来,感到自己在绥远“小确幸”
的日子,开始危险了。
西华既攻陕甘,必然是志在整个西北,而绥远近在咫尺,不被卷进去的概率微乎其微。
随着各方面情报的逐渐清晰,他对于西华的畏惧日甚一日,这完全是一个不同于民国诸军阀的势力,表现出的是现代工业列强的态势,尤其军队装备之强、训练之精良,对于各地军阀部队,几乎都是一击而溃,战力水平,远远超出了各地的军阀部队。
他对于自身的绥军,虽然自负,但作为一个冷静的军人,岂有不自知之理?
西华军一开始对绥远发起进攻,他就发报阎锡山,要求他立即支援。
可是几天过去了,阎锡山回电,只是说还在与晋军的高层们协商,没有给他肯定的答复。
实际上他内心已经凉了半截。
邓宝山的来意,他心知肚明。
他也急需要知道西华军的态度。
两人是结拜兄弟,关系密切,所以邓宝山也是开门见山,告诉傅作义这一次,是西华中央军委让他来劝说傅作义的,而且给出的方案,是由中共最神秘的二号人物李力胜亲自拍板的。
西华军其实对于他傅作义,是难得的重视。
傅作义从邓宝山这里,得到了西华军事力量最准确的信息。
邓宝山告诉他,西华正在陕甘进行今年最后15个师的建设,完成后,1935年底西华军的陆军,将达到90个师接近150万人的规模,远超包括蒋介石中央军在内的任何一只国内的军事力量,其空军到年底,也将达到1000架左右的规模。
本来人家西华建军的目标,就是要击败日本鬼子,对于国内包括蒋介石在内,人家都并不在乎。
邓宝山在9月份,了解了西华很多的信息,例如西华对于陕甘的工业和基础建设规划,西华在1936年就要投入15亿人民币(超过6亿美元),目前陕甘的道路建设,已经开始蓬勃展开,例如到年底四川到陕西的川陕公路,就会全线贯通,西南根据地对于西北建设的支持,就有了大动脉。
他也告诉傅作义,西华原来并没有马上取绥远的考虑,是在工业规划之后改变的主意,原因就是包头白云鄂博矿区,这是西华从包头到西安“500里工业走廊”
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西华是志在必得。
傅作义听得非常震惊,西华真的是大国气象,大手笔大魄力,蒋介石政府,确实远远比不上。
对于李思华提供的“二选一”
方案,他当然要仔细考虑一下,而且还要与部下商量,当然不可能马上答应。
他请邓宝山先住下,几天后再给他答复。
不过邓宝山在去休息前,倒是给了他一个建议,这是来的过程中,邓宝山自己苦思冥想的方案。
西华对于包头和白云鄂博矿区,时间上容不得耽搁,绥军可以先让出,反正也打不过,如果抵抗,只是自己招致损失而已;他建议傅作义可以反建议西华,让傅作义与绥军关键的高级军官和政务官员,组成一个考察团,到西华去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再做最后的选择,这样大家都会服气。
西华志在天下,肯定做不出来扣留他们这样贻笑天下的事情来,安全尽可以放心。
这个提议让傅作义内心一动。
他刚才其实是倾向于李思华提议的第二个方案的,对于西华他打不过,但要他完全放弃又不甘心,暂时委屈忍受,不失为短期的良策,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呗。
不过他转念又想到,如果最后西华取得天下,他今天这样的选择是很失分的,对于未来十分不利。
而且西华能忍受他独立存在多久呢?他内心也感到有点不妥。
邓宝山的这个建议,倒是正合他意,先去见识一下西华内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有多强大?似乎这样更好一点。
至于与西华交战,他现在已经完全放下了这个选择。
必败的仗,有什么好打的?为阎锡山而战死吗?扯淡呢。
三天后,他答复邓宝山,接受邓宝山的意见。
绥军不会与西华军交战,先退出绥远西部,请求西华允许绥远代表团到西华参观访问后,再让绥远和绥军,做出最后的选择。
接到邓宝山从归绥发来的电报,中央军委都舒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