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抵达汉中后,随行的地方部队分头占领了汉中平原的各个要地,开始组建汉中根据地的体制。
而主力部队几乎没停,一野副司令员陈赓亲自带领的一个军,直接开向了褒谷口,进入秦岭地区,他们在褒河的东岸分散开来,用迫击炮和一些山炮,轰散了过于接近的对岸东北军,怵于对方的火炮威力,东北军前面的散兵,都不敢再过于接近。
而西华军安静下来,他们随行的筑路大军,却开始拓宽山路,视东北军为无物。
东北军的士兵不时听到爆炸声,开始还以为是在大炮,后来发现,其实是筑路大军在开山炸石,拓宽道路,难道他们是想边修路边打仗,慢慢地打?
7月16日,王一哲也亲临鸡头关,观察西华军的动向,两军现在基本上是隔着褒河的对峙状态。
东北军在西岸,而西华军在东岸,不过当然不是那么简单,东北军深知西华军的火炮厉害,因此并没有隔河对战的意思,而是大部分集中到了鸡头关的山岭上,在沿河地带,仅放了少量分散的部队。
王一哲看到西华军的动向,也觉得纳闷,难道对方要先修路吗?
他观察了两天,也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对方就是在不断地修路。
7月19日清晨,他还没吃完早饭,副官就冲进了他的掩体,说道:“西华军开始渡河了!”
王一哲精神一振,说道:“我们赶紧去看看!”
他们从山峰上用望远镜看去,从褒河西岸远处冒出来的一股西华军,在西岸占领了一片河边的崖地,布置了针对东北军的防御阵地,然后开始与东岸西华军之间拉绳桥,其实就是两边用钢索串联,要是有个十几根钢索,再搭上木板,就能够临时行军。
这种过河方式,是王一哲预料过的,不过他还是奇怪,这样固然能让人员过河,但是稍重一点的装备,就肯定不行了,光是桥面的摇晃,就是解决不了的,而且这又不是那种很牢固的真正建筑,临时拉的,能顶多久?
他沉吟了一下,吩咐安排2个营,进行骚扰,看看能不能终止掉敌军的动作。
不过显然证明这是很困难的,甚至很难接近西岸冒出来这股西华军的阵地,这股西华军,似乎主要是作为炮兵的观察哨,在他们的指挥下,西华军的火炮又狠又准,2个营死伤了一片,赶紧退下来。
天空中西华军的侦察机不断掠过,王一哲的内心满是阴霾,对方将自己的部署看得清清楚楚。
西华军的临时索桥,大约到午后,就可以使用了,在他的望远镜里,西华军的一个个单兵,不断通过索桥过河,一直过到了傍晚,他估计,至少过来了二三千人,可能是一个团的兵力。
西华军渡河的这里算是河道比较窄的一段,按照他的估计,可能不会超过50米宽。
过桥后,西华军迅速展开,驱逐了在前方的东北军。
王一哲发现,还是打不过,这些虽然是轻装,但是几乎都是手持轻机枪,火力极猛,其中还有神枪手,射击非常精准,前线部队的伤亡很大,他已经被迫换了一个团上去。
到了下午比较晚的时候,王一哲发现,对方不再继续从索桥上增派人员,而是开始放木船,这些木船一头扣在钢索上,保持木船沿着钢索运动,另一头则是长绳,长绳被人员沿着索桥先到西岸,然后西岸派了些人拉船。
木船于是就沿着钢索从东岸到西岸,这样,比较激流的水流,也无法改变木船的方向。
而且两岸的钢索,显然在下午时分,被不断地加强,不会很快就不能用的。
王一哲看着一船又一船的物资被送上西岸,他并不知道都是些什么物资,是武器弹药吗?望远镜里也看不清楚,夜幕已经降临,对方在两岸都有大量火堆,可是望远镜就看不了了。
第二天上午,他终于搞清楚了对方在干什么。
大约十点左右,副官就冲进来告诉他:“西华军在筑桥!”
他嘴里的一口茶,立即喷了出来,目瞪口呆地盯着副官:“你说什么?”
副官赶紧说道:“没有错,他们正在挖桥墩!”
王一哲赶紧和指挥部的其它几个高级军官,都跑到山峰上去向下观察。
看了两眼,他就确认了,西华军确实正在修筑桥梁,两岸都已挖出几个大洞,显然西华军是连夜施工。
而且现在西华军的施工队正在向几个大洞中,放置钢架基础,在西岸他还看到了两个怪模怪样的机器,他其实在东北看到过,那玩意,是用来搅拌洋灰砂石的,一晚上的功夫,西华军居然把这样两个大玩意也弄过河了?
可是,西华这样再赶工,怎么样不得一个月吗?他们会是这样慢悠悠地向陕西进攻吗?真的是先修路、再进攻?
他的心情有点放松,至少西华军应该不会马上就拼命。
不过实在是太奇怪了,这样打仗,他们要打到哪一天?他问出自己的疑问,不过周围的军官们都是面面相觑,他们内心是一样的狐疑。
接下来的3天,他们就看到施工队搭好桥墩的钢架,浇筑混凝土砂石,两岸各4座,一共8座桥墩全部立了起来,这让他们都木然了,王一哲也早就停止派兵骚扰,他倒要看看,西华光是修这座桥,要花多少时间?
7月23日的下午,王一哲又来到山峰上观察,时间才2点过,桥墩显然已经全部完工,他不得不佩服西华的速度。
但是桥面呢?难道铺设木头或者是洋灰板吗?那也撑不住重装备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