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李思华叹息了一声:“前世的我国,不是不知道要被美国剥削,但在改革开放早期,极度缺乏资本、缺乏技术、国内人民没有消费力从而缺乏市场之下,也只能忍受着这样的弊端,进入美元圈,在美国的剥削之下,努力壮大自己,直到最后可以和美元抗衡。
通过这种努力,到我穿越前,虽然已有摆脱的雏形,但最终的结果,仍然有待观察。”
“现在这个时空,我们怎么办呢?”
她的精神振奋起来。
“我的决心是,向美元说不。
为什么呢?”
“首先是新时空国家的基础是不一样。
那个时空缺乏资本,这个时空,仍然缺乏资本,但情况好了很多,我和同志们前期在美国的努力,是大约40亿美元的初始资本,对于一个大国似乎并不起眼,还是一笔小数字。
但很多时候关键的就是第一桶金,有了本钱就可以从小到大地滚雪球。
工业基础建立起来了,就有了财富快速积累的本钱。”
“我前世缺乏技术,这个时空,已经不缺基础。
使用这笔美元资本,充分地利用了美国和德国的大萧条经济危机,由此获得了欧美主要的基础工业体系,甚至是非常广域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前世苏联从美国获得的工业基础,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
实际上,前世苏联支援我国建设工业,反而是阉割的。
后来有专家总结说:“苏联给了我们建设图纸、生产图纸、工艺图纸、验收图纸,但是没有给我们原理来源图纸、以及工业参数来源图纸。
而没有这些图纸,就是让你难以自我发展,让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反而美国资本家们,为了活下去,所有的技术都交底了,得到的工业科技,是彻底的。
前世在大萧条期间,苏联一家的工业建设,大约占全球的45%,接近一半,而现在大约是三家均分,西华与苏联都差不多各13,而全球其它地区剩下13。
李思华解释了一下背景,然后继续说道:
“前世因为国民没有消费力,所以缺乏市场,这个时空,同样好了很多,因为有了资本基础,所以不再实行完全的“工农剪刀差”
,消费能力得以积累,市场的规模也就能逐渐扩大。”
“资本、科技、市场这三大环节,既然相对于前世都有很大的改善,人民币也就有了向美元说不的本钱。”
“我预计二战后,美元圈的市场,并没有前世那么的压倒性的地位。
一方面,是如果我们将东南亚吸纳入我国,他们就失去了未来的东南亚市场,一增一减之后,美国在东亚地区,几乎毫无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的壮大,本身就将他们的市场比例往下压了不少;第三方面,在苏联和经互会的竞争下,他们暂时还不能像前世苏联崩溃后那样强势,也没有东欧市场。”
“所以二战后,美元虽然会替代英镑,成为西方主要的储备货币,但它会发现,其市场其实也只有南北美洲和西欧美元,以及残缺的日本、澳大利亚、剩余的几个亚洲小国。
其余印度、非洲几乎没有消费力,对于美元的价值不大。”
“所以呢,未来美元的市场,也就是一个7~8亿人的市场,仍然是世界最大,但也谈不上压倒性,因为缺了两大块,苏联经互会和我国。
在地缘政治上,我国势必与苏联有一定对立,但在货币和市场格局上,则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以及彼此支撑对抗美元的价值,苏联人也会看到这一点的。”
主席又点了一根烟,烟雾缭绕中,他努力地用自己熟悉的逻辑,来理解李思华讲述的他比较陌生的货币格局。
他笑着问李思华: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未来中美苏就有点像三国争霸,不过关系要复杂得多,在政治上,存在一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抗资本主义;在军事上,美国是个海岛,在亚洲大陆,陆地是苏联对抗我们,而海上,则是我们和苏联各自对抗美国海军的一部分;在经济和金融上,美国力图实现全球货币霸权,而我们和苏联则有联合对抗美元的可能。”
李思华赞许:“主席理解得好很透彻,未来我们是要与苏联有一定的联合,对抗美元霸权。”
第104章社会主义玩不玩资本?
李思华补充说:
“由于这种货币上的格局,所以未来我们会有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最可能的是从1946年到1955年这10年,即美国从二战中腾出手来后的接下来10年左右。”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经济实力,预计到1955年美元圈的GDP大约是9000亿美元,而苏联经互会的GDP大约是3000亿美元,我们如果到1955年能有2500亿美元,那么我国加上苏联经互会,就超过了美元圈市场的一半以上,单单保持独立性,是足够了。”
“那么二战后的最初十年,我们实力还比较差的时候,如何保证我们的利益呢?美国肯定会对不愿意加入美元圈的我国,经济上严厉打压。
坦白地说,美国人对于美元的利益,看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其它,美国本质是金融立国的。”
李思华提出的策略,是“软磨硬抗,局部弹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