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七、如果每人3亩地不够分,那么多余的人怎么办?农场全部吸收,去开垦荒地和经营林业,获得新的3亩地或者林业收入。
3亩地这个数据,就是根据海南潜在耕地总量,与人口总量之间比较出来的。
至于某地多出来的3亩地,政府将委托情况较好的附近合作社,委托生产,当然这种情况下的600斤米的基础盘,大部分就会被政府收走。
实际上被委托的合作社,获得的是超额奖励。
八、提升农业产量,除了良好的劳动力组织和生产工具,非常重要的就是肥料。
目前的现状,肯定还只能是以农家肥为主。
但是要注意,只依靠粪肥是完全不够的,将全部海南人的粪肥都组织起来,也差得远,例如城市中搜集的粪肥,能满足城郊蔬菜地的使用就不错了。
所以临近山区的农田,应该尽量到森林中,搜集枯枝烂叶,组织也会配套建设粉碎和发酵的工厂,将之加工成有机腐殖土,用来提高农田的肥力。
当然,我们也会进口一部分的化肥,但化肥的使用必须谨慎,因为对土壤自然生态的破坏很严重,需要尽量少用,但通过化肥补充磷、钾等土壤天然缺乏的元素,也是应该的。
总之,以农家肥为主,以化肥为辅,多重并举,提高农田的肥力。
九、农场其实是合作社的高级形态。
集成了集体的力量,才能对荒地和林地进行批量性的开发。
开发成功,才能进行土地承包分配或林地综合经营。
农场其实又具备了一些股份制的内涵,在开发中,参与者们不断获得的3亩地份额,就是股权。
农场要不断保持其控制的土地,超过所有人3亩地加起来的份额,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让农场不断吸收和推广新型种植技术、添加生产工具、进行丰富多样化种养殖的累积性投资的资本来源,同时也是让劳动参与者,在基础收入之上进行分红的来源。
农场的管理,要采用一定的现代企业制度。
总体来说,李思华的这套方案,大致是历史上承包制与初级合作社的混合体。
而农场,则承担了对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农业的探索。
农民可以随时选择承包制(单干),但组织发展的重心,还是不断地完善合作社(集体)。
农地之后,李思华接下去谈农业。
同志们一定要注意,农田耕地,只是农业最基础的保吃饭的一部分。
3亩地这个概念,就算是把地种得好到天上去,也不可能让农民富裕起来。
对农地的有效管理,最多只能让我们实现“共同生存”
,而不可能是“共同富裕”
。
我们现在谈的农业,必须是大农业的概念。
大农业的基础,必须是农林渔牧的综合利用。
海南的耕地,就算完成了上述的荒地开发,耕地总面积达到或者超过了600万亩,也只能达到海南3.4万平方公里面积的17左右,只是海南土地总面积的一小部分。
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海南是一个大海岛,海岛的中间主要都是山脉,然后向海岸边,海拔逐渐降低,形成丘陵地带。
所有的耕地,几乎都可以看成是大山的山脚延伸出来的丘陵地带中适合耕作的小部分。
所以海南不可能像大平原那样,开发出更多的耕地来。
山区并不适合开发成耕地,如果强行开发,反而会导致各种水土流失,形成人为制造的灾难。
所以从地理上看,海南的大农业资源,潜力反而集中在了由山区构成的广大林带上面,其面积大约要占到全岛面积的70%以上。
林业必须成为新农业发展的支柱。
海南在中国之南,气候温热,而海岛每年的台风,又带来了丰沛的雨水,非常适合林业发展。
那么林业该如何发展呢?
第一、以农场为基础来探索,发展一定的经济林。
经济林的种群要不断探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