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且,对方在领导面前骂你骂得越狠,你就要在领导面前夸他夸得越凶。
领导心中自有一杆秤,所以当你制造的这种反差越大,领导内心的天平越会倾向于你。
结果不言而喻,“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刘彻认为公孙弘谦让有德,对他越发赏识和倚重。
本来是对自己不利的局面,结果公孙弘一招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反倒逢凶化吉、因祸得福。
短短两年后,公孙弘就登上了人臣所能企及的权力最高峰——被武帝刘彻拜为丞相,并封为平津侯(公孙弘就此成为两汉历史上第一个封侯的丞相)。
公孙弘的这套处世哲学和为官之道,按理说本是老子的路数,却让身为儒者的他玩得挺溜;反观身为黄老信徒的汲黯,为人处世非但没有半点老聃哲学的影子,反倒颇有纯儒那种“从道不从君”
、动辄秉公直言的风范。
由此可见,“为人”
和“为学”
,有时候真的是两码事。
汲黯这种眼里容不
得沙子的性格,对皇帝和三公都可以不留情面,对其他大臣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酷吏张汤,就是汲黯屡屡抨击的对象。
张汤自从“陈皇后巫蛊案”
一炮而红后,深受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负责与另一个知名酷吏赵禹一起制定相关律法。
据司马迁记载,张汤和赵禹此次“定诸律令”
的主要精神,就是“务在深文”
(《史记·酷吏列传》)。
此即成语“深文周纳”
的出处。
所谓深文周纳,意为制定律法尽量严苛,使法网周密,易纳人入罪。
于是,经张汤和赵禹之手出台的律令,基本上消除了任何弹性空间,使得司法官员丝毫没有依照情理适当伸缩的余地。
这固然有助于遏制司法腐败,却同时也导致了严刑峻法。
张汤和赵禹还特意制定了一条“见知法”
,即对知情不报者予以治罪——这就令官员之间不得不互相监视,都把别人当贼防着。
如此当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肃清官场风气,却也导致了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的恐怖氛围。
对此,司马光便评价说:“用法益刻自此始。”
(《资治通鉴·汉纪十》)
武帝一朝用法苛酷,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张汤这么能干,想不升官都不可能。
元朔三年末,他在太中大夫任上被武帝擢升为廷尉,一跃而位居九卿。
当然,张汤之所以得到武帝重用,不仅是凭业务能力,更是凭他的政治觉悟。
他很清
楚,“尊儒崇儒”
是武帝定下的大政方针,是当时最大的政治正确。
因此,为了迎合上意,张汤便刻意逢迎当朝的一些大儒,如公孙弘、董仲舒等人,对他们极为恭敬。
此外,只要是武帝关注的大案要案,张汤在断案时必定附会“古义”
——用儒家的“微言大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