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正阳,你来挂帅。”
周正阳整个人都懵了,指着自己的鼻子:“我?嫂子,我不行啊!
我就是个跑腿的,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我哪懂什么研究啊!”
“你懂品控,懂标准,懂我们想要什么,这就够了。”
江晚的决定不容商量,“专业的人,我们花钱去请。
但方向盘,必须攥在我们自己手里。”
“我们不光要研究酱,还要研究种豆子的地,研究长药材的山,研究怎么能让一瓶酱,不靠任何化学玩意儿,放上一年都不会坏。”
“我要建的,不是一堵墙。”
江晚的目光扫过众人,“是一座谁也挖不动的技术山脉!”
计划一旦定下,整个柳树湾的节奏,再次被拧紧了发条。
研究院没有选在繁华的城里,就建在柳树湾作坊旁边,一排临时搭建的板房,简陋,却被收拾得窗明几净。
从全国各地高薪请来的专家教授,下了车,看着眼前的泥巴地和板房,脸上的表情都有些一言难尽。
可当周正阳把那份毫不吝啬的设备采购清单,和柳树湾那份比国标严苛数倍的内控标准递过去时,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
这群搞了一辈子学问的人,眼睛里冒出了光。
周正阳彻底扎了进去,白天穿着雨鞋跟着专家跑现场,晚上抱着砖头厚的专业书啃到半夜,眼窝深陷,人瘦了一大圈,可两眼却亮得吓人。
陆大柱反倒成了研究院里的香饽饽。
他不懂什么复杂的化学公式,但他一看土壤的颜色,一闻空气里的味道,就知道这地适合种什么,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除虫。
一位从bj来的植物学教授,对着一块试验田的数据直摇头,说土壤酸化严重,需要化学改良。
陆大柱蹲在田埂上,捏了把土搓了搓,瓮声瓮气地说:“人累了得换口饭吃,地也一样。
这块种完豆子,下一季就该种点别的,养养它。”
他提出的“不同药材轮种,以根系分泌物改良土壤微生态”
的想法,让那位头发花白的教授愣了半天,最后拍着大腿,直呼这是最朴素的自然循环科学,比他写的论文都管用。
陆大柱第一次在除了种地之外的事情上,找到了那种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踏实感,整天乐呵呵的,走路都带风。
而陆昭,则把自己锁进了机房。
他搭建起了一套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柳树湾每一块试验田的湿度、温度、光照,每一次实验的配比、时长、结果,全都变成了他屏幕上一串串跳动的数据。
他用这些数据建模,分析,预测,把老师傅们口中的“经验”
和“感觉”
,变成了一张张精准的图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