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
五年前,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脑袋在这九个地方一一出现。
起初九边虽然时不时要打仗危险了点,但是“宽衍川地,尽属军屯”
。
边军们小日子马马虎虎也还行。
现在完蛋了。
比如波罗堡、响水堡等处被艾家占据的军屯良田就有六千余亩。
边军士兵变成了军官和大地主的家奴。
《边军谣》——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聊将斛卖办科差,颗粒何曾入空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揭瓦偿,今年瓦尽兼折屋……
边军之苦,莫甚于墩军。
墩军,驻守在烽火台。
墩台多在荒郊野外,高三四丈,上下皆用软梯。
每墩以五人居之,若无水之处,则修水窖一所,冬蓄冰,夏藏水。
墩军与夜不收并称为两大苦役。
墩军之苦,根源来自内与外,而内甚于外。
在外部方面,并不是时时刻刻要面对敌人威胁。
尤其是二三线墩台,几十年无战事。
内部因素则不然。
按照制度,守墩士卒多半为卫所正军,数月轮番一次。
但从明中叶起,墩军未得轮替已成常态。
有手艺的士兵,可以被安排至将领或权贵家中,免去上墩之苦;有钱财的可以贿赂上官,买到不危险的腹里或边内墩台,甚至不用上墩,在家睡大觉。
而穷光蛋小兵,只能长年累月在墩台上站岗,老死在烽火台。
所以墩军逃亡甚多。
后来朝廷又征发罪犯当墩军。
可是真要有紧急军情出现,能指望罪犯给你示警?人家早撂挑子跑了。
前些年“有虏入,避不举炮传烽,虏出方虚张声势以掩耳日者。
如前延安入犯时,烽火未传至镇,而声息已闻遍省,有速于传火-->>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