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嗯?”
应笑叼着牛肉面,“什么‘那边儿怎么样了’?”
“啊,”
萧七七很惊讶,“你不知道啊?”
“知道什么?”
萧七七道:“新生儿科转过来个22周半的超早产儿!
!
!
22周三天也不四天,妈妈的宫颈机能不全。
xx镇的一家医院打来紧急求救电话,周医生和主管护师和呼吸科一个医生三个人去镇医院跟转运的。
马上就到了!”
“啊……”
萧七七是产科医生,与新生儿科几个医生联系很多关系很好,能看到她们的朋友圈,也经常聊,反而知道应笑这个医生“家属”
不知道的。
“22周半……”
应笑咋舌,“这也太早了吧。”
“是啊,”
萧七七说,“还没有一只手大呢,头都没有乒乓球大!
皮肤真是‘吹弹可破’,腹壁都是半透明的,脏器位置都能看到……不过我其实也很少见到。
幸好咱们这个超早产儿体重不是特别低,可能还是有希望的。
如果真的成功救治了,就打破了全中国最小胎龄的记录了。”
“嗯。”
“科室主任是总指挥。”
萧七七眨了眨眼,“不过,科室主任好忙好忙。
他们科室诊疗的事基本都是秦副主任管。
秦副主任你认识吗?特和蔼的一老太太。”
“好像,他们决定全科动员,科室主任带领团队,而后成立多个专业小组,比如诊疗小组、母乳喂养小组、营养管理小组、呼吸小组、发育小组、采血输血小组……专门人干专门事。”
应笑:“哦哦哦哦……”
应笑听穆济生说过,对于这种破纪录的极低体重超早产儿,各医院的新生儿科都会组建医疗团队,有一些是整个科室成立多个专业小组,专门人干专门事,毕竟大家都有专长,比如有的护士擅长抽血,有的护士擅长别的。
也有一些新生儿科的重点是控制人数,为防止感染等等采用‘专人专护’,比如组成两个管床医生、两个二线医生、两个护士的医疗团队,专门诊疗这个宝宝,24小时一对一,一个人干所有的事。
这样可以减少人员接触、降低感染几率,毕竟22周的小婴儿免疫力太弱太弱了。
而且,这样也能比较保证照护等等的连续性——这几个人非常清楚宝宝的状况,而不用总交接来交接去的。
萧七七压低声音:“然后啊,穆济生好像想当诊疗小组的组长。
本来,按照年资肯定是轮不到他的,主任医师全都在呢!
可是啊,穆济生在斯坦福时成功救治过22周多的……还是两个,美国的新生儿科不得不说还是强的,21周都有能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